王陽明:清除惡念,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

01

沉溺悔恨,是最沒有意義的事

泰戈爾有句話說:“如果你爲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麼也將失去星星和月亮!”我們經常後悔,事後常想“要是當初怎樣怎樣就好了”,但世界上沒有後悔藥,沉浸在後悔之中,既丟失了現在,也失去了未來。

王陽明因爲出色的軍事才能,屢次被朝堂徵召討賊,成了朝堂的兵器,四處平叛殺人。老子曾言: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每次平叛後,看到戰場上的死傷,王陽明心裏都不是滋味,懊悔之情也經常出現。但他也知道,爲了避免更多人受到傷害,自己必須硬下心腸,迅速平定戰亂,與其糾結後悔,不如恢復戰後秩序。

弟子薛侃曾經問如何清除心中的雜草,王陽明回答說:“草有妨礙,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體便有貽累,便有許多動氣處。”

意思是,雜草有害,當然要清理掉,但是如果偶爾沒有清除乾淨,也不要放在心上,你越在意心裏就會越亂,心中盯着那一塊未除的雜草,那心中就雜念叢生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誰沒有痛苦糾結的時刻,但是面對這些“懊悔”,一定要懂得放下,你越在意,心裏就越亂,整個人反而被情緒控制。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不要沉浸在懊悔之中,放下過去,才能擁抱未來。

02

決定視野的不是眼睛而是人心

王陽明十三歲時,母親早逝。繼母與他的關係一開始並不融洽,常常虐待他,父親因忙於官場並不知這些遭遇。

王陽明不得已,就想利用繼母篤信鬼神的性格來改變現狀。他先是半夜悄悄起牀,把茶盤放在佛堂門外,第二天早晨繼母見了,覺得非常奇怪。日後每天都如此,繼母不由得心中發毛,但她對王陽明的態度依然如故。

有一天,王陽明到郊外找尋捕鳥人,買下一隻平日罕見的怪鳥,偷偷放在繼母被內。繼母整理牀鋪時,突然看見這隻怪鳥,害怕鬼魅作祟,便趕緊請來巫婆占卜。誰知王陽明早就買通巫婆,對繼母說:“王狀元前妻對自己兒子遭人虐待很生氣,上告天帝,現在天帝派陰兵下凡拘捕你的魂魄,被中的怪鳥就是陰兵的化身。”

繼母聽了這話,嚇得臉色發青,趕緊下跪謝罪,王陽明也下跪向天帝求情,一旁的巫婆故意連聲嘆息離去。從此繼母對王陽明便視如己出。

王陽明的繼母,正是因爲心中有“鬼神”,纔會相信巫婆的說法,讓迷信佔據了內心,才讓王陽明“有機可乘”。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的內心“選擇”看到的樣子,而這種“選擇”往往都是不易察覺的。當一個人內心充滿某種情緒時,心裏就會帶上強烈的個人偏好暗示,繼而就會從客體中尋求佐證。

喜歡某個人或事物的時候,我們的心靈會讓自己在現實中搜尋印證,然後再用這些似是而非的印證,來佐證自己的心理預期,最終形成一種“真是如此”心理定勢。若是在憤怒、仇恨或是懷疑時,我們又會不斷尋找材料來強化自己的臆想,在偏執與憤怒、仇恨的情緒裏,讓暫時壓抑的情緒得以宣泄。

你相信什麼,你就能看到什麼;你相信潛規則,就會發現無數潛規則;你相信不公平,就會發現無數不公平;而你相信努力,就會發現努力真有回報。所以,決定人的視野的,決定人能看到什麼風景的,不是人的眼睛,而是人的內心。

03

掃除心中的善惡與對立

薛侃在除草時還曾哀嘆:“爲什麼天地之間,善難培養,惡難剷除?”王陽明卻接口道:“你就沒培養善,也沒有剷除惡。”

薛侃聽後不禁莫名其妙,因爲他勞碌了大半天,剷除了很多雜草,而且他經常澆灌花朵,這怎麼能說是沒有培養善,沒有剷除惡呢?王陽明發現了薛侃的疑惑,解釋說:“天生萬物和花園裏有花又有草一樣。哪裏有善惡之別?你想賞花,花就是善的,草就是惡的。可如有一天,你要在門前搞個草坪,草又是善的,草裏的花就會被你當成惡的了。這種‘善惡’都是由你的私意產生,所以就是錯誤的。”

薛侃喫驚地問:“這不就是無善無惡了嗎?” 王陽明正色道:“天下任何事物本來就沒有善惡,它的善惡全是你強加給它的。”王陽明接着又拿黃金和糞便舉例子:黃金在人手上,肯定是善的,可如果它在你胃裏就會傷害人;糞便在人看來惡臭難忍,像是惡的,但卻可以讓莊稼生長,在老農心中,它又是善的。所以說,天下的萬事萬物哪裏有善惡之分?都是人強行加到它上面的。

我們強加於外物的善惡、有用無用,造成了心與物的對立。我們總是以自己被私慾和偏見填充的內心來衡量外物,於是,就有了是非好惡之情。王陽明認爲,這些都是矇蔽我們,遮蔽我們認識自己本心和本性的障礙。

其實一切眼前的風景,都是我們內心格局的折射,一切風景都是內心的風景。只有清除了私慾,清除了妄念,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