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換位思考與同理傾聽的區別

非暴力溝通的作用是幫助我們與他人情意相通,同理傾聽是我們瞭解他人“情意”的一種方法。

說到理解他人,貌似只要有一些閱歷經驗或讀書心得的人都能說上一段,他們基本能做到設身處地、換位思考,但真正的理解他人要比這更深一層,是同感理解,是同理傾聽。

下面我簡單介紹下換位思考與同理傾聽的6點區別。

1、感知器官不同。換位思考是發生在思維層面,而同理傾聽是身體與情緒層面。這一說法是心理學的假說,將一個人的內在自我分爲了思維、情緒、身體三個部分,若用腦科學來解釋,換位思考主要用的是前額葉皮層(人腦),而同理傾聽還要調動更早期原始的爬行腦與哺乳腦。這些區分都是爲了便於理解。

2、內容不同。換位思考關注的是對方會有什麼想法,而同理傾聽關注雙方的感受與需要。

3、自我狀態不同。換位思考是將自己置身於對方的處境,或者調動自己過往類似的經驗,隨時隨地可以進行;而同理傾聽對自身狀態有要求,只有自己處在無條件接納、積極關注、真誠一致的狀態纔會有高品質的同理傾聽。

4、立場不同。換位思考只是一種理解他人的方式/工具,不帶立場,可以有各種用途;而同理傾聽是自帶立場的,即結成關係的雙方,至少有一方存有這樣的意 圖:想促進另一方的成長、發展、成熟,想促進對方的潛能、以及應付生活能力的發揮。

5、關係不同。用換位思考時兩個人可以沒關係,也可以是任何關係;而同理傾聽由於自身狀態和立場,自然地就會形成一種助益性關係,即換位思考頂多理解到對方,但同理傾聽還可以助人成長、療愈。使用同理傾聽建立的是平等互助的橫向關係,像一對心靈伴侶,結伴到內心世界“探險”。

6、反應不同。換位思考的動作,想一想就算完成,但同理傾聽需要我們給予迴應,通過語言去反饋我們的理解,通過非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情緒。

最後,我用一個模型把換位思考和同理傾聽囊括起來。理解他人,包含認知與情感兩種成分,換位思考偏認知,而同理傾聽偏情感,儘管不排斥認知,但更重視身心體驗。

羅傑斯這樣描述同 感理解:“感受當事人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樣,但又 絕未失去'好像'這一品質。”

【附】
同理心的培養可以分爲四個主要步驟:
1.先傾聽自己的感覺。同理心的起始是先傾聽自己的感覺,假如無法觸及自己的感受,而要想體會別人的感受,就太難了,因爲這個領域對你來說還是一片空白呢!因此,首先你必須能把自己調整到可以發掘自己的感受,能體會這些感受。
2.表達出自己的感覺,重要的是選擇表達感受的方式,並使用適當的感受與需要詞彙。
3.傾聽他人的感覺。一旦你自己的感受與表達方式不再幹擾你傾聽別人後,你才能開始練習體會他人的感覺;可以幫助你找出別人感受的線索很多。
4.用體量來回答他人的感覺。最後,你一聽到別人的感覺就會發出某種反應,並能讓對方認爲你聽進去了,且能體會他的感覺。
——因此,傾聽自己以找出自己的感受、表達他們、與體會他人的感覺並與之起共鳴,是同理心發生的四個過程。“感覺”包括想法、感受、需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