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不壽,溫潤如玉01

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自出生起,她便一直佩戴着刻了“情深不壽”的玉佩。

午後,陽臺上,微風輕輕拂起如瀑布般的發。她怔怔出神。枷鎖一般的處境,人小言微。她已經不知道如何走出這個世界,去熙熙攘攘的世界生活。

她有個諾大的書房,佈滿了整個牆壁。她需要學習很多才能,然而最愛的便是一人拿書自處。

要麼就是作畫。骨子裏喜靜,怕吵。周圍的環境浸染下,無論到哪裏,她都給人種安靜如初的感覺。

初夏夜晚,她怔怔出神望着陽臺外的星空中最閃耀的一顆星。每每到這個時候,她都會合並雙手,緩緩閉上雙眼祈禱:你在那裏還好嗎?每當雷雨季節,雷電交加時刻,她都會覺得哥哥在陪着她。

她不害怕,因爲有哥哥陪伴着她。她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就比如,雖然哥哥車禍去世了,但是哥哥去世前,悄悄地告訴她,他只是去遙遠的地方去待著,他會看着她長大。

如果想念他,夜晚中最閃耀的那顆星便是他。十年了,她看着星空物語,慢慢地走到現在的她。她是乖巧的妹妹,可是哥哥在天堂還好嗎?

諾大的家裏,永遠只有她一個人。哥哥車禍去世後,媽媽開始討厭她,他覺得如果不是她不注意交通規則,那麼哥哥就不會死。

那一天開始,她失去了媽媽和哥哥。那爸爸呢?爸爸準備再要一個孩子,哪怕他真的很喜歡她。

兒孫滿堂,誰人不想。媽媽寡情薄義,爸爸顧不到她。物質上從不虧待她,只要他能給就給她。五歲那年,因爲哥哥的離去,媽媽承受不了。毅然決然離開她的身邊,爸爸也離開了她。

她被留下來了,被安插了新身份,她和一位愛好書法老者在一起。她是他的孫女,只不過,這一呆就是很多年,只有他們倆個。

她不介意,因爲爺爺給予她很多精神上的供養。但是她需要父母愛她。

老人在她步入少女年華時去世,她偶爾會收到爸爸的來信。家中有保姆,喫穿不愁。她愛國畫,經常會在後院,在陽光明媚時候去做畫。

偶爾她會研究她佩戴的玉佩。爺爺酷愛閱讀,他和她說過,情深不壽,溫潤如玉的話。八歲的時候,她記得爺爺說過,這是取材於金庸的原創。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做人的一種狀態,出自金庸先生的《書劍恩仇錄》: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釋義一個人太聰明智慧便會對自己有損傷,過於沉迷和執着的感情不會持續長久,過於突出的人勢必會受到屈辱,君子應該如玉一般的溫潤沉穩,含蓄堅毅,不張揚,卻自顯價值。

那時候,不懂得,但隨着時光流逝,某種不言而喻的感受深入人心。老者曾告訴她,佛法修心。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縱貫儒、釋、道三家智慧,全面地解讀其思想精華,把傳統智慧運用於現代生活中,在做人、做事與修養心性方面提供幫助和借鑑。她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有極大的悟性。

開始懵懵懂懂了解世界的時候,她就浸潤在一羣睿智的老者人羣裏。都是白首老者,都是博覽羣書,你說活明白了,或許也沒有。至少一羣人的思想格局都是維度極廣。

她最喜歡的一句話便是他們說的,古人云:三十而立。然而,有的人活了三十年就像孩子一般的心智,而有些人活了三十年倒像活了一輩子。

她想這句話的時候,此刻她圈坐在落地窗旁邊,陽光透過潔淨的玻璃,照射在書房。那明亮的光反射在她的眼球裏,那一剎那,她睜不開眼睛,微微自閉。

享受那一刻的溫暖。那羣老者最喜歡的孩子,大概就是她了,因爲她活潑開朗可愛,雖然有時候安靜下來過於沉靜。

但那不妨礙他們愛她。一羣從文革時期過來的,經歷過常人所不能忍走到如今社會地位,想必每個人都是內心深處極其強大。

她知道,作爲老者,慈眉善目,心胸必然開闊。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這羣老者在她尚年幼時,但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的時候,從來不會給她的思維設限。無下限地用觀點,用經驗,用數不清的晦澀難懂的書籍來填滿她的思維。

讓她一點點形成自己的維度。而且這個維度無上限。爺爺去世後,她每天廝混於爺爺老友裏。有人教授她書法,有人和她討論天文地理。

有人和她討論茶道,棋藝。有人和她討論人生,討論情感,討論世事維艱。所謂知無不言,學海無涯,毫無境頭。對於獨居老人而言,有個小娃娃陪伴纔是幸福的。

於他們而言,子女必然有他們的生活。在百善孝爲先的國度,他們的思維方式,極其簡單。沒有所謂的道德綁架,他們一二個似乎早就活明白了。

孩子於他們而言就是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思想,如若在社會有所謂作爲,那也是他們成就。不干涉,不道德綁架。他們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從事科學研究。

她從不過多詢問,偶爾見到那些叔叔阿姨,她也是極其淡然,從不多問。她是個好奇心過重的孩子,但是不代表毫無節制地刨根問底。青蔥歲月裏,一個人被送了很多本書,就連爺爺去世後,她除了掉淚,就是一句話都不多說。關在書房,不停地看那些超脫物外的思想。

爲此,可急壞了門外的那羣老者,一二個着急過度,叫回了一羣兒女。最終知道看見她開始進食,才放那些忙的脫層皮的兒女迴歸工作。她都明白,她在爺爺去世的那段時間,看了很多很多她視爲洪水猛獸的書籍。

一度陷入思想困境。一羣睿智的老者,等待着她的觀後感,無論什麼書籍,他們希望她都可以得出點啓發。不停地點撥她的思想,與同齡人相比,當別人活在美好的童話裏的時候,她可能都不知道 童話爲何物。她只知道,每本書都呈現出來不同的世界觀,有時候有點應接不暇。

沒辦法,只能慢慢梳理。不過,她從來都不害怕。而後幾年時光,思想格局不停地擴大的同時,會給予自己一種難以言說的痛感。

當你懂的自己所不懂的時候,大腦潛意識會湧來更多的困惑。所以,她常常覺得,古人云:四十爲不惑之年,也是騙人的。人這一生,從有意識起就開始了困惑,而且永不停息。

她經常看見家裏裏裏外外,隔幾年便要換傢俱。因爲毀壞了,得換新的。那麼人呢?人也可以換嗎?她由此想到了婚姻。

她想到了《失樂園》裏面有一段話,女主說:“一旦結了婚就不容許再去愛別人了。愛上了丈夫以外的人,馬上會被說成是偷情、無恥,等等。當然,因爲相愛而結婚,後來又不愛對方了是不對,可是,人的感情不會一成不變的呀。

就像是二十歲時喜歡的音樂或小說,到了三四十歲時就覺得無聊了,不喜歡了一樣。何況二十歲喜歡的人,隨着年齡的增長漸漸不喜歡了,也是完全可能的。

音樂或小說後來不喜歡了,別人不會說什麼,甚至還說你進步了,可是不喜歡一個人了,爲什麼就不行呢?”

男主說:“因爲既然結婚的時候海誓山盟,那就要履行自己的責任。可是實在過不下去時,只好老老實實表示歉意,或者支付一些賠償費,就和對方分開了。”“爲什麼這麼做的時候,會受到別人的斥責和侮辱呢?”“因爲男女之間,或夫婦之間不是僅僅由好惡來決定的。”

這應該是社會的進步吧。如果婚姻毀壞了是不是也應該換人呢?

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見解,不管如何,道德綁架就是一種不人性的一種做法。這世界是殘酷的,我們可以不愛它,但是也不要恨它,而是認識它,接納它;珍惜你身邊的美好,親情、愛情、友情,也許什麼都敵不過時間、利益和考驗,但是在它們美好的每一天,都感激它;活着的每一天,都儘可能地做到人格獨立,能力獨立,經濟獨立。

有一句話說“蹲在樹上的鳥爲什麼不害怕樹枝斷掉?因爲它相信的是自己的翅膀,而不是樹枝。無論放在婚姻還是任何人際關係裏,都是贊絕了的一句話。

不想痛苦,唯有自身強大。她這時候會想起,爺爺常常和她說一句話,內心要強大。

簡而言之是要有種無爲而治的心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