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技術人的成長路徑

爲什麼要成長?

成長是爲了在職場升值,提升職場競爭力! 衡量標準:你成長的速度要匹配甚至超越業務發展的速度。當你成長速度超越業務發展速度的時候,組織纔會把更重要的職責交給你,如果你成長的速度跟不上業務發展的速度,可能會面臨被調整。

成長的維度

阿里的技術人絕大部分是做業務技術的,即業務和技術要同時發展,純技術發展路線是指中間件、數據庫、操作系統、硬件之類的實打實的技術。阿里對業務技術人的要求,既要有技術的深度,又要有業務的高度,此外還需要你有領導力、影響力等軟技能,當然心態也是不容忽視的。我的代表作是 MOZI ,2018 年年初開始做 MOZI ,選擇做 MOZI 的原因是我要開始站在業務線或者公司層面去思考,MOZI 做了會給業務帶來什麼改變。

做 MOZI 的時候是站在經濟體的的角度在思考問題,另外那個時候經濟體的雲化產品化纔剛剛開始,做出 MOZI 提供一套統一解決方案正逢其時。

技術的深度

我們是做業務技術的,業務技術如何做得更加“技術”,這裏我學習了很多大牛的文章,尤其是張建飛大師對我啓發非常大。這裏我總結下兩點:

  • 業務複雜度:“基於複雜業務場景的抽象能力”是一種能體現你技術深度的能力,業務的本質是模型,如果我們能基於複雜業務場景抽象出領域模型或者基於複雜業務場景做流程編排,做好分層,不僅反映你對業務認知的深度,也反映了你的技術深度。

  • 技術複雜度:“針對大用戶量或者大數據量的可用性建設”這個是能很好的反映你的技術深度,但是我們在做這一塊的時候要有一些創新性的思考,可用性年年做,但是基於新的業務場景會有什麼不一樣?比如 MOZI 提供了一個多租戶 & 多賬號的能力,那麼我們做限流的時候是不是可以按租戶限流,做緩存逐出的時候可以按租戶來進行逐出,一種特別的租戶我們可以區分對待。這些都是我們要去思考的問題,不能總是喫老本。

另外我們其實都是屬於“應用架構”領域的,張建飛大師總結的應用架構的道是:“核心業務邏輯和技術細節分離”,我覺得非常有道理,我們應該應用分治的思想,把業務和技術做分離,從而降低系統的複雜度。

業務的高度

馬雲曾說,我們既要能活在當下,又要有遠大的理想,活在當下是一種務實,讓客戶先贏。遠大的理想是我們長期發展的路線,也非常重要,背後體現你的一種“務虛”的能力。爲什麼優秀的業務開發人員一定要有“想法”?如果沒有想法,基本上就是產品經理安排什麼,然後就做什麼,不會考慮未來的發展,也不能很好的培養你的業務敏銳度,更加不會有前瞻性。什麼是前瞻性,就是你思考的東西和業務真正發展的路徑其實是一致的,那麼就是有很好前瞻性。如果你思考的東西和業務發展背道而馳,那其實不叫前瞻性。另外我們在做業務的時候,業務沉澱是非常重要的。阿里有句土話說,“規模可複製的結果纔是好的結果”,你做的東西能不能影響更多的人,就看你的業務沉澱如何,如果你做的東西一年後經過幾次改版都消失不見了,那其實沒有什麼沉澱。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業務規劃?注意這裏的業務規劃不是產品經理的規劃,也不是你老闆的規劃,是你自己的規劃。分享兩點:

  • 要結合你當前的業務,不能脫離現狀談規劃

  • 要去參考你的行業標杆,我們可以借鑑別人的成功理念,然後融入到我們的業務場景裏面

首先結合 MOZI 的兩塊業務,一塊是經濟體客戶,一塊是政務客戶,另外我參考了 MOZI 的行業龍頭來做的規劃。

軟技能

我們的軟技能大體分爲兩部分:一種是影響他人的能力,主要是領導力&影響力;

另外一種是強化自己的能力,比如結構化思維,抽象能力和構建認知座標,最終你會具備一眼看穿本質的能力。

1. 領導力

領導力是一種人人應該具備的能力,但是與你有沒有領導力有很大的關係。那麼到底什麼是領導力,我覺得領導力就是“一種說服並且引領他人達成目標的能力”。

領導力的提升核心就是上面這張圖,這個圖其實叫做喬哈里視窗,也叫溝通視窗,本質是一種關於溝通的技巧和理論,領導力的核心其實是溝通,通過溝通建立信任,從而來引領別人一起去達成目標。喬哈里將人際溝通信息劃分爲四個區,分別是公開象限,隱私象限,盲點象限和潛能象限。我們應該不斷的從別的象限拿出一點東西然後放到公開象限裏面去,讓公開象限放大,這樣你的領導力就提升了,比如國家領導人和明星,他們的公開象限就非常大。

1)隱私象限

隱私象限就是自己知道但是他人不知道,把隱私象限往公開象限裏面挪動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自我揭示。比如你寫個人成長經歷,或者和同事聊聊你的過去,就是一種很好的自我揭示的方式,讓別人更瞭解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而建立信任。

2)盲點象限

盲點象限就是自己不知道但是他人知道,把盲點象限往公開象限裏面挪動最重要的方式是懇請反饋。比如兩夫妻吵架,妻子說你這人的嘴特損,就喜歡說人缺點。丈夫說“有嗎,我從來沒覺得”。後面丈夫去找朋友確認:“我妻子說我嘴特損,專門喜歡說人缺點,有這回事嗎?”,朋友說“別把嫂子的話放在心上,大家都已經習慣了~~~”。哈哈,這裏其實就是在吵架這種場景下發現了一個人的盲點象限。比如在分享的時候,我們要讓聽分享的人給你反饋,這個時候就能很好的發現分享人的盲點象限,從而提升你自己。

3)潛能象限

大家都說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我們應該去挖掘他。你們知道巴菲特最佩服的人是誰嗎?他最佩服的是弗吉尼亞的一個老太太,這個老太太在 88 歲的時候開始創業,沒看錯就是 88 歲,她創建了弗吉尼亞毛毯廠,帶人開始織毛毯,她從 88 歲一直幹到 104 歲去世,公司做到了幾百人的規模,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去世的時候她依然是 CEO。這個故事其實就很好的說明,人的潛能是無限的,這個老太太 88 歲還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那麼怎麼去從自己的潛能象限裏面挪動一部分到公開象限呢,最重要的就是不斷學習和實踐,讓你終身成長。

阿里其實也有一套領導力的方法論:心力:其實是讓大家對這件事情內心一致認同;腦力:是對事情的深度思考;體力:是引領大家把事情做好,拿到結果。

用阿里土話就是“一羣有情有義的人一起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這個事情有沒有價值,你要去說服別人,說服完後要引領大家做出來。這個和前面的領導力“一種說服並且引領他人達成目標的能力”,其實是差不多的。

2. 影響力

影響力包含兩個維度:一個是你做的產品影響力;另外是你的個人影響力。

1)產品影響力

某大佬曾說,你做的東西影響範圍如果只能影響 1 米和你能影響 100 米,甚至你做的東西能影響 1 公里,意義完全不同。所以你做出來了東西,要想辦法去找資源橫向放大你的價值,這個非常重要,比如你可以去寫文章,去做分享,去找運營幫你寫稿子。我在做 MOZI 的時候,我組織了 4 次視頻分享,組織大家寫了幾十篇文章,然後還特意找了 ATA 的運營去幫忙推廣 MOZI ,不然 MOZI 可能還是會名不見經傳。

2)個人影響力

影響力其實就是一種影響他人的能力,這裏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表達,把你的內心的東西通過一定的途徑表達出來,表達最核心的東西其實就是“能說”加上“會寫”。

  • 能說:你去現場演講,你去做做直播,都是鍛鍊你的“能說”。

  • 會寫:你去寫文章或者寫書都是鍛鍊你的“會寫”。

我們應該通過這兩種途徑不斷的去提高你的個人影響力。

結構化思維

1. 表達要有邏輯

表達我們要條理清晰,你在晉升的時候要能把你自己領域的東西讓別的領域的評委也能聽得懂,這個就需要不斷的強化你的表達能力,這裏羅列了四種常見的思想組織邏輯。因果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程度順序。我給別人傳達的一種思想是按照時間+空間的順序

  • 時間:從 3 年前到現在

  • 空間:我從服務阿里集團,到服務阿里經濟體,再到服務中國政府

  • 事情:我全部是圍繞着賬號 & 權限這塊來展開,塑造一個領域專精的形象

這麼一講,思路就非常清晰,後面的 PPT 也都按照這個來展開。

2. 做事要有方法論

不同領域都有前輩高人總結的方法論,我們應該學習他,會讓我們做事做的更好。比如我們分析問題常見的 “5W2H” 模型,還有我們定 KPI 的時候的 SMART 模型,就應該經常要使用它。比如我在講我的 PPT 的時候,也是應用了 “5W2H 的模型”,我做了 BUC ,那麼我怎麼去講 BUC 呢。這裏不能一上來就講我在 BUC 裏面做了什麼,而要先講 WHY,講清楚了 WHY,後面講成果的時候就水到渠成。好的 PPT 其實是每一頁都要講 WHY 。“BUC 的業務特點”這部分其實就是 WHY,然後在“我應該做什麼”這部分是 WHAT,最後我獲得了一些獎項是 HOW。

抽象能力

萬物皆抽象,抽象能力讓你可以化繁爲簡,從而抓住事物的本質,也能體現一個人的格局,所以我們要特別注重這種能力的訓練。柏拉圖的學生問柏拉圖,什麼是人?柏拉圖想了一會兒說:“人是可以直立行走的兩腿無毛動物”。第二天,他的學生帶過來一隻拔了毛的公雞,這個也符合柏拉圖對人的定義。直立其實是抽象程度還不夠,沒有抓住本質。

如何進行抽象?這裏其實就三招:1. 通過對比尋找共性,把共性提煉出來。2. 如果沒有共性了,那麼就提升抽象的層次,往上提升,比如植物和動物再往上提升就是生物。3. 最終構建出一個金字塔。大家可以學習《金字塔原理》這本書,基本就這個套路。

那麼如何如何提升抽象的能力呢?

1. 多學習

據說巴菲特一天會花超過5個小時進行學習。“樊登讀書會”希望帶領國人每年讀50本書。文字的東西最具有想象力,在閱讀的過程中多思考,抽象能力就慢慢提升了

2. 多總結並寫作

總結是一種提煉,一種歸納。總結後並且寫出來無形中會讓你抽象能力提升更快。所以我們要多寫文章。

3. 領域建模訓練

對於我們技術同學來說,領域建模其實就是一種抽象的過程,把核心業務邏輯抽象出來並沉澱到領域層,這樣可以極好的幫助我們去提升抽象的能力。人的大腦其實有超過 1000 億個神經元,神經元和神經元其實是有連接的。學習和總結的過程會讓你的神經元和神經元之間建立更多的連接,從而產生羣智效應。

構建認知座標

構建認知座標是一種比深度思考更加重要的思維方式。我們看待一個事物,要看過去,看現在,看本質和看未來。

1. 看過去

這個事情在過去是不是就已經存在,丘吉爾說:“看得到過去有多遠,就能看得到未來有多遠”,很多大牛其實都在不斷的研究史書,借鑑過去的成功經驗來探索未來。所以我們研究競品的時候也一定要去研究競品的歷史,他的存在和成功肯定是有歷史的原因的,不能一上來就去研究他一堆功能,功能只是一個表象。

2. 看現在

王興說:“每個行業在不同時代都值得重新做一遍”。這句話很有道理,比如“新聞”這個領域,沒有互聯網前是用報紙來傳遞,後面出現了“四大門戶”,現在的“今日頭條”,不同的時代會出現不同的產品形態。我們做產品要抓住時代的節點和規律,順勢而爲。

3. 看本質

任何事物都有表象和本質之分,我們要剝開層層迷霧,抓住他的本質,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比如 MOZI 裏面有個認證,認證的本質其實是證明你是你。至於在不同的時代肯定有不同的證明方式,比如傳統的賬密,現在的掃臉,還是其他的一些生物識別等方式,都是證明你是你的一種形式而已。

4. 看未來

歷史的車輪滾滾滾向前,新時代一定會出現一些新的事物,然後讓你的產品會有新的形態,所以我們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去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從而抓住未來的發展機會。

一眼看穿本質的能力

這種能力其實非常難得。《教父》裏面一句話影響了很多人:“花半秒鐘就能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訓練這種能力有 3 個步驟:

1. 善於找到某一個領域的節律(節點和規律)

如果你找準了色彩的節律,你會成爲畫家或者厲害的設計師;如果你找準了文字的節律,你會成爲作家或者小說家;如果你找準了生命的節律,你會成爲很養生家或者厲害的醫生;如果你找準了商業的節律,你會成爲投資人或者企業家;如果你找準了社會的節律,你會成爲政治家;如果你找準了軟件的節律,也許你也會成爲 XX 之父。

梵高和畢加索都是才華橫溢的畫家,但是梵高一生貧困潦倒,一生只賣出一幅畫,死後纔出名。畢加索輝煌一生,死後還留下幾十億美元的遺產。同樣的才華但是有截然不同的命運,梵高沒有抓住時代的節律,而畢加索抓住了,他創造了屬於這個時代的作品。 新能源汽車其實在 100 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但是被燃油機的汽車打敗了,那個時候發現了大量的油田,汽油極其的便宜,大家也不重視環保,所以新能源汽車曇花一現。現在由於能源的枯竭和污染的嚴重性,新能源汽車開始重新走向輝煌。所以 100 多年前新能源汽車沒有抓住時代的節律,但是現在終於抓住了。那麼如何去訓練這種能力呢?方法是找到這個領域最經典的 100 個案例,反覆的探索和鑽研,不斷總結其中的共性和特性,就能悟出其中的節律。記住一定要找最經典了,最經典是經過時間考驗的,越經典越接近事物的本質。

  • 你要做廣告,就研究最經典的 100 句廣告詞,仔細探索和對比,找到共性部分。

  • 你要做音樂,就去研究 100 首最經典的歌曲,去找到它的音律的共性部分。

  • 如果你要去創業,就去研究 100 個最經典的創業案例,仔細探索和對比。

2. 找到不同領域的之間的共同規律

當你精通某一個領域後,你研究別的領域發現也相對容易,因爲很多東西其實是相通的,比如達芬奇就在繪畫,植物、光學等很多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3. 你要從萬變中找到不變

人們常說“萬變不離其宗”就是這個道理,當你到了這個層次,別人看到的是變化,你看到的是不變。舉個例子:商業模式千變萬化,但是人性是不變的,所以很多的商業模式幾乎都是圍繞着不變的人性來展開的。在出行領域,最有名的是滴滴出行,現在又出現 T3、花小豬這些平臺。那麼他們是怎麼圍繞着不變的人性展開的呢?T3 和滴滴出現的差異是,T3 的司機是一種上班的模式,司機上班 8 個小時,公司提供五險一金,有底薪,這種人追求的是一種安穩和保障。滴滴出行的司機是自由的,他們不喜歡被約束,但是沒有保障。花小豬其實也是滴滴旗下的,它的特點是一口價,起點和終點確定後,不管你有多少紅綠燈,是否堵車都不影響價格,那麼坐花小豬的人其實是追求一種確定性,他們往往不太喜歡不太確定的東西。所以這裏的人性有追求自由的的司機,追求有保障的司機,和追求確定性的乘客。

心態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其實忽略了心態的歷練。一個人能走得有多遠,能力是一方面,其實心態更加的重要。我們都看過《西遊記》,孫悟空神通廣大,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還會72變,唐僧從大唐去西天取經其實也是十萬八千里,那麼爲什麼孫悟空不背起唐僧一個筋斗就翻到西天呢?還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幹嘛呢?其實真正看懂《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孫悟空壓根不存在,《西遊記》其實是唐僧一個人修佛的過程。有個成語叫做“心猿意馬”,孫悟空就是唐僧的“心猿”,白龍馬就是唐僧的“意馬”。孫悟空的 72 變,其實就是心的 72 種變化。心的力量很強大,比如我們想一下“紐約”,心就飛到“紐約”了,想一下“莫斯科”,心就飛到“莫斯科”了。心很難管控,孫悟空動不動就要脫離隊伍,要回花果山,所以爲了管控,觀音給孫悟空帶上了“緊箍咒”。豬八戒其實是唐僧的“慾望”,他貪財好色。沙和尚其實是唐僧的“邏輯和理性”,所以沙和尚很沒意思,但是每句話都是對的,比如,“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師傅和二師兄都被妖怪抓走了”。最終孫悟空修成了鬥戰勝佛,是講唐僧修佛有成,戰勝了自己的內心,孫悟空對觀音說,能不能把我的緊箍咒取掉,觀音微微一笑,你看你頭上還有緊箍咒嗎?孫悟空一摸,果然沒有了,所以修心有成後,心靈的枷鎖自然就去掉了。阿里對心態的要求是樂觀、皮實和自省。

  • 樂觀:萬事萬物有高潮就有低谷,我們要樂觀的看待,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帆風順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 皮實:遭遇人生的挫折的時候還能及時調整就是皮實,比如被人批評了、被人挑戰了、被 DISS 了、晉升失敗了、被打 3.25 了,都是挫折,這個時候要能及時調整心態。我們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把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件事都當作是一次人生的修煉。

  • 自省:就是一種覆盤,及時的總結和思考過去的得與失。這裏最忌諱兩種,一個是從不自省,覺得自己是最厲害的。

一種是自省過頭了,感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對自己一味的否定。所以我們要喜歡自己,欣賞自己。有一句詩詞說: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其實就是講內心修煉到了一種心境平和,淡泊自然的境界。

成長方法論

成長方法論遵循 721 原則。

1. 70% 做中學

不窮曾說:做得多會有更深的體會,思考得多會有更多的沉澱。說的非常有道理。所以我們首先一定要做,不能光說不練,有的時候思路沒有很順暢的時候,可以先嚐試去做一點東西,做着做着就有思路了。另外在做的時候要思考,思考主要有兩個維度:第一,下次如何把這個工作做得更好,這次這個工作做完了,代碼已經寫完了,但可不可以讓它更漂亮,效果更好,這是一方面。第二個問題,能不能讓這份工作更高效,把這份代碼寫完之後上去時,想下次能不能以更短的時間完成。只要問自己這兩個問題,會發現有很多答案,這個答案再帶入到下一個字,行。也就是在你工作過程中,下一個輪迴時再去做時,同時觀察自己,再提自己問題。有了這個循環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工作越做越好。

2. 20% 向他人學習

聽聽牛人的分享,看他們的文章,多和不同的人進行交流,然後總結沉澱下來。

3. 10% 自學

自己參加培訓和看書,然後寫作和分享,分享會讓你把學習到的東西真正的變成自己的東西。沒有海量的輸入,怎麼會有高質量的輸出,所以你不讀書是寫不出什麼好文章的。

阿里成長方法論

阿里價值觀的底層思想其實是借鑑了 釋(佛)、儒、道三種思想:

  • 釋(佛家):處理好人與心的關係,我們要戰勝自己。

  • 儒(儒家):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我們要團結好他人。

  • 道(道家):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我們應該順勢而爲。

價值觀分爲 3 層:

  • 最底下一層解決人與心的關係,讓每個人成爲更好的自己;

  • 第二層解決人與人的關係,讓每個人可以更好的和他人合作;

  • 最上層其實是基於下面兩層的,只有每個人搞定了自己也搞定了合作伙伴,那麼服務起客戶來肯定會如魚得水。價值觀 20 條,如果我們都按照上面去做,肯定會讓你在職場變得不一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