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懷感恩之心,銘記前輩艱辛,探索生命中的至美之境 1.讀散文,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人 2.漫漫人生,步履不停 3.成長之路 4.心懷感恩,且行且珍惜

1.讀散文,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人

一個人的文字,最是能夠透露一個人的心性,本該如此的。但如今看來,寫作的人,就連做到這一點,也變得不容易了。

暴露自己,是有風險的。

雖然我們現在言論自由了,國家大事也可以指摘評論了,娛樂八卦也可以多說兩句了,但真正地剖析自己的文章,卻還是越來越少了。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生活沒什麼可寫的, 因爲沒怎麼琢磨過;有些人不太敢寫自己的生活,因爲寫了怕隱私的泄露,是對自己不利的。

我們唯獨缺乏對於生活藝術化的思考,常有人把生活的那些具體事件隱去,只把感悟留下,倒也還算是誠懇的。

浮華的文風漸起,人們越來越沒有耐心了。訴說生活瑣碎的散文,最是不招人待見。名家的散文尚且如此,普通人的散文,更是乏人問津。

大家有更多的方式,來排解生活的寂寞。幾乎很少有人會覺得自己無聊,只要有手機和網絡,這一天的生活,就如飛一般逝去。

可我依然覺得,在這每天看似平常的生活中,品出一些別樣的意義,這是一件非常需要智慧的事情。

讀名家的經典作品,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爲了保有我們自身的敏感度,讀真誠的文字,更有益於心靈的滋養。

2.漫漫人生,步履不停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關於“人生是什麼”這樣一個嚴肅的問題,處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答案。

我常捫心自問,我的人生該是什麼樣的,這答案,有時清晰,有時模糊,總是,是時斷時續的。

我讀陳忠實,其實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候還在讀大學,《白鹿原》真是鴻篇鉅製了,讓我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

那個時代的作家,是用紙和筆來寫作的,他們的寫作態度之認真,是現代作家所缺失的。他們的生活是苦澀的,但釀出的思想是深邃的。我敬佩陳忠實,但還是覺得陳忠實遠遠的。

直到幾年後的今天,我有幸讀到了陳忠實的散文集《漫漫人生,步履不停》,它集結了陳忠實關於人生的思考,作品從陳忠實的出身、成長、親情、友情、故土、萬物生靈等方面,一一剖析、展現。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長者的回憶,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長者的感恩與沉思。

對於他所經歷的時代,那一切的痛,都成爲他創作的敏感點。世界是不完美的,但陳忠實的思考,是有格局的。

我一直覺得,那個時代的作家,是非常有追求的。他們年輕的時候喫過不少苦,在年長的時候,也便增加了不少豁達。不像現在人常常談及到的焦慮,那時候的人,不矯情,喫飽都很困難,活着就是勇士。

3.成長之路

在陳忠實的散文集《漫漫人生,步履不停》中,最讓我動容的, 是陳忠實的成長經歷。貧苦的出身,讓陳忠實格外珍惜學習的機會。雖然父親務農,收入不多,卻特別倔強地供養兩個兒子讀書,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時勢造英雄,時代的風雲變化,也左右着小人物的命運。因爲家庭困難,陳忠實在中學的時候,休學了一年,本想着可以等來年家裏緩過來之後再續上,卻未曾想,這一年之差,直接導致陳忠實高考的落榜。

那時候的大學生,是非常有含金量的。錯過了那一年,卻再沒迎來更好的機會。正逢國家經濟困難的年頭,陳忠實回家務農,走向了人生的另一條路。

踏踏實實的農民家的孩子,陳忠實除了務農,就是讀書寫作。一寫就是一輩子,再沒停下過筆來。陳忠實的《白鹿原》,創作時間長達十年,這在如今,可以說是非常罕見,陳忠實卻做到了。

他在《漫漫人生,步履不停》後半部分,懷念曾經的那些作家朋友的時候,也常常提及那個年代寫作的艱難。從業餘作家,到專業作家,這一條路走起來很艱難,但因爲心中有熱愛,肚子裏有貨,竟然也就寫了下來。

更讓我驚奇的是,陳忠實提到自己的朋友劍銘,曾經一個月的時間創作了30多萬字的作品,保持着一天一萬字的成績,他的寫作方式,還是最原始的手寫。而且做完之後就能成書,不用大改,真是厲害。這讓已經習慣於電腦創作的我來說,感到羞愧萬分。

更有人,是沒有一張書桌的,那文章有的是在路燈下寫就,有的是在廁所裏寫就,但不管怎樣,他們的才華,得以釋放。

4.心懷感恩,且行且珍惜

那個時代,終究離我們遠去。《漫漫人生,步履不停》,陳忠實讓我們銘記他對那個時代的思考。

讀前人的散文,最是讓人受益。該學着用歷史的眼光去看問題,而不是執着於眼前的這一點點得失,沒有太大的意義。

並非現在學習的人少,而是本就不愛學習的人,總是誤解學習,且常想用那種快速的方式,來炫耀自己的所得。

真正踏實的人,該是能夠沉澱得下來的。如果有才華,是不會懷才不遇的。享受自己創作的過程,本就是對自己的一種嘉獎。

當我們對人生無所求,心中常懷感恩的時候,這種珍惜,會創造生活中至美的境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