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莫高窟建在三危山,南天門、王母宮,還有青鳥在此處(齊帆齊微課六十七)

今天讀《山海經》中的三危山。

《山海經》中記載的三危山,就是今天甘肅省敦煌市的三危山。

三危是《史記》中記載的最早的敦煌地名,因三峯對峙,被稱爲三危山。

三危山在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地方,它的主峯在莫高窟的對面,是敦煌的第一聖境。

公元366年,也就是前秦建元二年,有個叫樂尊的高僧雲遊到三危山,突然看到有金光閃閃,如佛光普照在三危山上,便停止了雲遊,在三危山上開鑿佛窟,莫高窟的第一個石窟便隨之誕生。

在以後的幾千年裏,佛教信徒們都到這裏開鑿石窟,從十六國到北朝,再到隋、唐、五代、西夏、元等,經過歷代不斷的興建,三危山上的石窟便形成了巨大的規模,到現在爲止,莫高窟共有洞窟七百三十五個,裏面的壁畫共有四萬五千平方米,各種泥質彩塑共兩千四百十五尊,成爲世界上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

人們要想進入三危山,必須得通過南天門。相傳這南天門是王母娘娘從天空下凡的地界,也是王母娘娘返天空的入口。現在的南天門,就是進入三危山前的一座木製牌坊。

據說這座牌坊最早的時候是唐朝建立的,牌坊的前面書寫着“南天門”三個大字,牌坊的後面書寫着“道通南天”四個大字,意思就是從這裏就可以通往南天。是不是可以見到王母娘娘呢?

現存的南天門儘管歷經了歲月的滄桑鉅變,但那飛檐翹角、雕樑畫棟的氣勢猶在。據考證,它已經不是唐朝的建築,而是清代的建築了。

三危山的主峯和莫高窟遙遙相對,在高峯上建有王母宮。據說這王母宮是1928年的時候,有一個叫王永金的道人在前人的廢墟上修建的,也就是說在這之前這裏就已經有人修建過一座王母宮。曾經的王母空一定香客絡繹不絕,香火嫋嫋不斷。

《山海經》裏說三危山上有“三青鳥居之”。三青鳥就是三隻青鳥,它們是王母娘娘的使者,專門替王母娘娘傳遞信息的。

《博物志》裏說:王母來見武帝,有三青鳥如烏大,夾王母。意思就是王母娘娘來見武帝的時候,就先派一隻青鳥來報信,其餘兩隻留在自己身邊伺候自己。

到後來,人們就把傳遞信息的使者稱爲“青鸞”或者“青鳥”。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在詩人們的筆下,青鳥已成爲傳遞書信的信使。

《山海經》裏說三危山方圓百里,準確地說是方圓六十公里,也就是一百二十里。山上生活着一種野獸,它長得像牛,白色的身子,頭上長着四隻角,它身上的毛長長的,像披着蓑衣一般。這很容易讓人想到生活在我們高原山區的一種動物白犛牛,只是白犛牛的頭上沒有四隻角,只有兩隻角。

三危山中還有一種鳥,長着一個腦袋三個身子,它的名字叫鴟。

相傳鴟鳥從來都不喝泉水和井水,它只喝下雨時淋到它羽毛上的水。因爲它長得像貓頭鷹,所以被人們認爲是一種威猛和勝利的象徵,商周的禮器上就大量刻有這種鳥。

古時候的人們認爲,鴟鳥的身上具有某種神聖的性質,是靈魂的引導者和守護者。在漢代的時候,一些與喪葬有關的繪畫中就經常出現這種鳥。

好啦,今天的《山海經》就學到這裏。歡迎大家到莫高窟來做客,那裏有南天門、王母宮,還有老君堂和觀音井,最主要的是有世界第一的敦煌石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