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經歷不是成就你的“元兇”

有一句話叫做“過去的經歷,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以前我深以爲然。

若不是生活時代的限制,教育資源的欠缺,我一定會成爲一個出類拔萃的人。

這曾經是我的心聲,但實際上,並不是“經歷”的錯,而是我們自身“認知”的問題。

“你會發現高考650分的人和450分的人書單基本上是一樣的。書單本身並不能造成知識體系的差異,甚至接觸信息的數量本身也不能。”--李叫獸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當大家的教育經歷,生活環境大致相同時,唯一能造成差距的,就是我們的認知。

既然我們曾經的認知沒有讓我們達到想象中的高度,想要實現自我突破,就必須放棄一些“不對”的思考方式,轉而接受和採納“全新”的邏輯。

我們要如何找出自身的不足,加以改正呢?

哈維·艾克的這本《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給出了答案。

這本書與其說是關於學習,還不如說是關於“拋開你所學到的東西”!因爲你一定要認識到,就是你自己原有的思考和行爲模式造成了今天的你。

想要達到“脫胎換骨”這一目的,第一步是,丟掉“自以爲是”的舊觀念。

比如我一直覺得自己不會炒股,不會理財。

原因很簡單:當年股市大火,全民炒股的時候,老媽興致勃勃地入了場。儘管她入的時機有些晚了,但那時,只要願意入場,短期內都賺錢。

可是大家都是買漲不買跌,股市漲得越厲害,大家追得越兇狠。甚至那段時間裏,包括電視上的“大咖們”在內,都不認爲股市會一下子跌得那麼慘。

所以那時,只要我放假回家,老媽就跟我念叨股票,甚至還萌生了讓我也炒股的想法。她覺得我好歹也是大學生,腦子要比她靈活,學一學肯定沒問題。

說實話,我也動心了,誰又不愛錢呢?於是,趁着假期,我買了一堆書回來看。

當然現在我知道了,股票不是你看幾本書就會買的,但那時候真的當做考試來對待的。我把書看了幾遍,做了筆記,當我自信滿滿去看大盤的時候,人是懵的。

還不等我適應過來,股市跌了。跌得那個慘啊,“股票”成了很多家庭的禁詞。

身邊的很多家庭,因爲股票鬧得雞飛狗跳。雖說我家也損失慘重,但好在老媽心態很棒,多次倒手,過了幾年終是回了本。甚至幾年下來不間斷地炒股,老媽還從中賺到了一點兒錢。

可是與我而言,股票是一個可怕的存在。

每當我想要研究股票的時候,就會想起曾經家裏慘淡的氛圍,就這樣,我給股票貼上了“壞人”的標籤。

只要有人跟我提股票的事兒,我就會說,我不會炒,心態不行雲雲。

實際上,在我的認知裏,股票是能讓人“妻離子散”的壞人,是萬萬碰不得的。

當然,我並不是鼓勵大家去炒股,只是闡述一個事實:我們大多數時候所謂的經歷,可能只是一個時期的情感累積。正向累積,讓我們越來越自信,負能量的累積,只會讓我們越來越悲觀。

我們做不好一件事,不是因爲能力不足,而是因爲沒有確立好目標。

想法產生感覺,感覺產生行動,行動產生結果。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一個詞——“財富藍圖”。

什麼是財富藍圖?

我們都知道蓋樓的時候需要有設計圖,那麼財富藍圖也就是你對財富採取的態度和計劃,也就是“財富設計圖”。

既然是設計圖,它一定有固定的操作程序。就像蓋樓房,叢然你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建築師,也沒法憑空搭建,一定是要從打地基這樣最最基礎的小事上着手的。

於我們的財富藍圖而言,這最最基礎的小事,就是元認知。

比如我以前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姑娘家家的,找個家附近的工作,朝九晚五,錢多少不重要,方便照顧孩子”。

甚至現在,小區裏很多阿姨得知我全職在家帶娃,都會說一句,“這就對了,照顧孩子纔是最重要的。把孩子教育好了,比什麼都強”。

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我的觀念就是:找一個能讓我貌美如花,他負責賺錢養家的男人。

最後的結果是,先生的工作不算好也不算壞,一家人生活沒有問題。如果想要更進一步消費,就不得不揹負一些賬單的分期。

也因爲“貌美如花”這一條,讓我養成了很不好的消費習慣。每當我想要花錢的時候,還都會給自己做心理暗示,比如“我買的都是喫的”,“我又不買化妝品和衣服,在喫上講究點兒怎麼了”……

這是一個惡性的閉環,想要變好,就要修正自己的“金錢檔案”。

比如我得把根深蒂固的念頭丟掉,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相信自己的收入一定能超過先生的工資。

比如上面提到的股票事件,它是沒有正面意義的,我必須要放棄它。

總之,我要用盡一切方法,讓自己堅信,只要願意去做,去付出精力和時間,一定能徹底改變當前的狀態。不僅僅是生活質量提高,在精神世界也必將獲得極大的滿足。

那麼最先需要改變的,是“跳出舒適區”。

如果你的動力來源並不是正面的,例如你是處於恐懼、憤怒而想致富,或者只是爲了“證明”自己而想努力,那麼你的錢永遠不會帶給你快樂。

作者在訓練課上問學員,“認爲恐懼是追求成就的最大動力的,請舉手”。沒有幾個人舉手。但他換了一種問法,“認爲安全感是追求成就的主要動力的,請舉手”。幾乎所有人都舉手了。

實際上,恐懼和安全感就像是保溫杯“保冷和保熱”兩個功能,它們有着共同的原理。無論你是追求安全感,還是出於對恐懼的認知,歸根結底,都是你缺乏底氣的象徵。

之前看過劉潤老師的文章《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錢給的》,文章中並沒有誇大錢的重要性,因爲並不是你有錢就能消除恐懼,就能讓你感到更安全,相反,有了錢只會滋生出另外一種恐懼。

當你沒錢的時候,你可能會說不敢生病,不敢倒下……

當你有錢了,你可能會害怕失去這些錢,或者說有人拿走你的錢……

我們真正害怕的,是“害怕”本身。

就拿創業這件事來說,我們不是害怕創業本身,不是害怕打破朝九晚五的作息,而是一直在想萬一創業失敗了怎麼辦?

錢沒了,面子也沒了,那樣的生活簡直無法想象,太丟人了!

因此得出了一個結論:這樣挺好。

可能有人會覺得真正創業的人畢竟還是少數,那我們就用書中很形象的案例來做補充。

我們都瞭解空調的運行原理,開機後,只有當你的室溫達到了設定溫度,它纔會停止工作。夏天,你的室溫設置20度,開窗造成屋內溫度升高,空調就會啓動,幫你降溫。冬天,室溫設置在25度,開窗造成室內溫度降低,空調就會幫你升溫。

想要將室內溫度調整至某一固定數值,我們要做的就是調整空調的設置溫度,而不是單純的開窗戶關窗戶。這就說明,外在的表現是與內在變化分不開的。

這種內在的變化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但如果我們不從細微處入手,又很難有收穫。畢竟如果我們不真的把目標設定成“賺很多很多錢”,又怎麼能指望幸運女神的降臨呢?

於是,在書的第一部分中作者給出了這樣的行動宣言:“我仔細觀察我的想法,而且只接受那些使我更有力量的想法。”

這讓我想起了曾經在《小狗錢錢》和社羣中聽到的,“成功日記”和“感恩日記”。

這兩樣都是爲了幫助我們的內心快速成長,更加強大的有利武器。之前我也曾嘗試記錄了一段時間,很可惜流於了形式,現在是該重新拾起來的時候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