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外的找尋與開發》書摘

中原焦點團隊    李明然  中(15) 堅持分享第672天(2021.1.15)  約練總第272(諮43)次  第四期約練挑戰    挑戰每週2次    第二週約練 3次  來訪者1次    諮詢師2次

爲探討受督者的種種例外,督導者常以專注、好奇、興奮的態度 ,讓自己扮演一種”無知”的角色,運用受督導者的語言,以下列方向切入:

1.在受督導者呈現臨牀問題時,請受督者同時或先去指認出自己做得不錯的地方以及成功介入的過程。如:“你是怎麼做到讓來訪者願意說出他一直不敢讓別人知道的祕密,你是怎樣建立起這樣的信任關係的?”

2.督導目標行爲界定後,開始探索受督導者在過去、現在的記憶中,曾經出現過有點類似目標的一些行爲。如:“什麼時候你比較能觀察到來訪者的需求?那時與現在的行爲有何不同?你對另一個來訪者就比較能表達出你的欣賞,你對他是怎麼做到的?”

3.瞭解受督者的治療環境,引導受督導者思考或回想曾經在此類似情景中與來訪者有較佳互動的例子,或者想象其他人可能會有什麼不同的做法,以幫助受督導者將其發展成未來可使用的策略。如:“你說來訪者沒有接受你的反饋讓你有些挫折,之前什麼時候他比較會接受你的意見?”  “你覺得哪位成功的治療師能解決這樣的問題?你猜想他會怎麼處理?”

4.找到例外經驗後,積極增強與發展系部的方法,將例外深入化、精緻化、意義化、細部化、步驟化,以產生更多、更佳的解決策略或未來治療的介入方法。“當時你是怎麼做到的?怎麼想到的?怎麼做決定的?”  “ 你是怎麼提醒自己的?你做了什麼來幫助自己?”

5.當受督導者無法回答例外所在時,督導者可繼續以假設解決問題,奇蹟問句來發問,還可與受督導者共同觀看受督導者的治療錄像帶或逐字稿。

6.有時受督導者執意要檢討自己的缺失,督導者也需協助其離開現有問題的自責感,將其正向意義化。“你今天看到自己的這些失誤,如果有一天會變得很有意義、很有幫助,你想那會是什麼?”

7.如果受督導者真的認爲在他的治療中沒有一絲一毫的例外,督導者亦可引導受督者回想平常的人際互動或生活經驗中的一些成功例外經驗,再將其轉至治療情景中應用。“在平常的生活中,如果你想跟某個人聊天,你會怎麼做?會有哪些方法?你怎麼做到的?你會怎麼考量?你想這些方法哪些可以嘗試用來幫助來訪者打開話匣子?”

8.即使未能找到受督導者認爲最爲有效的方法,仍可鼓勵受督導者從現有或曾有的方法中找到有效的細部步驟和技巧,鼓勵受督導者在”持續地”多做一些。“雖然你還沒找到你認爲最能改善這個問題的方法,但是你剛纔都一起做,都多做一點,都持續去做,你想你與來訪者會有何不同?你們的治療關係可能會有什麼不同?治療效果可能會有什麼不同?”

9.比較例外,尋求取向以及問題探討取向的差異,讓受督導者更清楚的知道例外的力量與使用方式。

10.正式的、適時的、大量的給予受督導者正向的反饋,例如去讚美受督導者個人的優勢以及來訪者的改變,確認受督導者專業能力的進展,讚賞與反饋其進步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