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課堂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爲社會所需要的人。

  既然教學是有目的活動,那麼就應該有預先確定課程教學目標。從課程設計來看,教學目標是其中要素之一,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整個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爲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從教學目標功能來看,具有導向、指導、激勵功能,既有利於教師教學結果的測量和評價,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中自然生成的目標是教學目標的價值取向之一,可以根據學生課堂實際情況,結合已預設的教學目標進行靈活調整改進,更有利於課堂教學。最後,目前大部分課堂都是採用班級授課制形式,如果不預先設置教學目標,課堂秩序很難控制,教師也很難向學生傳授科學系統的知識,不利於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也很難保證課堂質量。

    凡事預則立,一堂優秀的課是離不開課前精心的設計與安排,首先應該把握住總體方向即總體目標,然後根據學生課堂表現及時調整與生成,這種就是我們所說的把握大方向,調整小方向,正如一篇文章,只有打好框架,纔會有條不紊。

    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理念也在悄悄地發生着質的變化,從教師的備課到課堂教師的實施無不體現出課改之宗旨——以人爲本。把握課堂之靈魂恰恰是有備之師,教師只有課前做好充分的預設才能生成精彩的課堂,使課堂充滿生命和活力。

    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預先設計好教學目標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預設式教學中教師往往把知識分割爲一個個的小要點,對教學內容進行簡單機械的處理,使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基本停留在對公式、法則、定理的記憶上,而沒有學會如何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更不能進一步把所學的知識與生產和生活相聯繫。長此以往,學生問題意識顯得比較淡薄。

    在傳統的教學中一切都是預設好的,有教學目標,每個教學環節需幾分鐘,突破重點、解決難點要設置幾個問題,每個問題需要幾個學生回答,如果學生答不上來如何引導到設置好的答案上來。這種教學形式都是圍繞如何教而展開的,很少涉及學生如何學的問題。

    由於傳統的預設課堂過於強調書本知識的權威性和絕對性,過分強調教學的預設性,使教學變成了知識灌輸的過程。雖然教學中教師也可能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但教師是學生髮言直接的、絕對的評判者,學生常常不是通過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和分析問題,而是在猜測教師想要的答案是什麼。在這種情況中,有反思者提出“生成式課堂”的“生成性教學”概念。

    “生成性教學”指的是在教學中,充分重視師生生命活動的多樣性和教學環境的複雜性,把每節課都視作是不可重複的激情和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的課堂狀態。它強調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的互動,即學生在原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與教師、文本的對話交往,實現意義的獲得和提升。因此,“生成性”是一種動態的教學,是一種多樣化的教學,是一種提升的教學。生成性教學也是相對於預設式教學而言的,與預設式教學的被動接受相比,生成性教學更強調學習的自主構建,與預設式教學的靜態預設相比,生成性教學更強調教學的動態生成。可以說,“生成性”是對“接受性”的一種批判和超越,是對“預設性”的補充和修正。生成性教學教學的提出,是對教學教學認識深化的結果,同時也爲現代教學設計提供了新的視角。

    生成式課堂上老師會隨着教學的深入,學生會生成新的想法和各種要求,根據學生的情況,理清學生的思想脈絡;看準學生思想的癥結和可能的走向隨時調整教學過程,動態生成式教學,追求真實自然。生成式課堂無疑比“預設的課堂”更爲理想,但這對於老師自身的素質也提出來更高的要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