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啓示

在今天的教育場景中,在“互聯網+”“大數據”“翻轉課堂”的裹挾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實踐,依然有許多寶貴的啓悟性。

生活教育的啓示,大致可以歸納如下幾點:

一、請回“德先生”。

陶行知說“今日的學生,就是將來的公民,將是所需要的公民”。對於我們的教育,或許真正缺乏的是仰望星空的心境,我們關注實利的東西:考分、等級、名次、榮譽、政績、升遷,學生有學生的主意,教師有教師的算盤,他們之間很難有真正暢通的信息流,加上“師道尊嚴”和密集式填鴨教育,若再有社會的縱容,教育之匱乏幾乎是無法避免的。爲了一世浮華,滿眼虛榮,什麼自由、平等、發展、普世價值都拋諸腦後。“德先生”只是掛了個名。

要有仰望星空的閒情,就先要有民主的情懷;要有民族的情懷,就先要有對常識的迴歸。從一切關心教育的同路人一起,把“德先生”從牆上、紙上、口頭上請下來,做真正的教育環境的構建者和教育精神的引領人。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從陶行知“德育爲先”的教育思想中,藉助他的思想,正本清源,學會思辨,讓自己和孩子迎來生命意義上的拔節。

二、對流思維。

所謂“對流”原指冷暖氣團間的相對流動,陶行知將之放大:認爲教育的事情絕不是教師對學生,大人對小孩,領導對羣衆的單邊價值傳遞,而是兩者甚至三者,(教師、學生、學生的學生等之間的優勢互補。他對優秀教師的評判,有一個在今人看來都無法企及的標準:爲所教學生考分憂慮來斷高低,而看學生是否教授知識與後來人。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是因爲他看到了學生“即學即傳”的優勢,不羞澀、不遮掩、不功利、不做作。教育的求真務實,在單純的“小先生”那裏,從來都不是什麼問題。另外,“小先生制”本身也鍛鍊了無數的學生,培養了他們的自信,促進了自學、自研等種種能力。整個教育過程、評價、認定,來自於教材、書法,都交還學生自己了,民主社會的所謂“平等”“自由”,新課程理念的種種探索、創新、自主,都成了一種教育常態。我們當老師的是不是應該聽聽學生的聲音,甚至放手讓學生教學,乃至於伏下身向學生學習。

三、大教育觀。

陶行知在教育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大教育觀,他主張“行知”“先行後知”。陶行知的教育觀是主張推倒學校圍牆做教育的,是在天地間,在市井裏開展的。也即,有沒有學校的實體,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每天四問”,有沒有“自動進修”。

從陶行知的角度看,所謂模式,所謂套路,都通通是要打倒的,他的大教育觀是以生活爲根基,以生活力爲準心。陶先生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手、腳、眼、腦、時間和空間,所見皆所學。陶行知的大教育思維,不僅是天地萬物皆被於我的變通適用,還包括大統一的包容和吸納。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實際上,他的大教育觀,大統一觀,纔是精華所在。

四、詩話教育。

寫詩是陶行知常用的一種教育方式,通過詩歌,讓生活的語言、情感、態度、價值觀和教育對接,這對教育從人上人的專屬品,普及成人中人的民衆權利,是極有幫助的。

把人作爲教育主題的重新體認,特別是在社會進步和躬行實踐方面的獨特價值,在陶行知這裏,則是中國教育史上的轉折,他不辭勞苦的進行改造,不得不說,在當今,在當時的環境中,有種讓人仰望“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