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書生都是窮的

        有人說,書生都是窮的。我聽了,大喫一驚,然後結合實際,結合歷史,結合當下的社會情況去看去思考,從而陷入了深思。

        有一句很有名的詩句是這樣說的,百無一用是書生。書生真的百無一用嗎?未必的。但是有一些讀書人,有滿腹經綸,學得了一身知識,卻不注重去學以致用,或者根本就不能經世致用,而且還有一點點書生意氣,當不得志之時,又不肯去做一些自以爲有損身份的事情,不肯自降身份去做一些在他們眼中所謂的賤業,所以只能自嘆“百無一用是書生”了。

        無論從歷史上去看,還是從現實中去看,是書生百無一用,自然是片面的。讀書人,如果把讀書和現實結合起來,多讀一些對現實,對生活,對人對事有用的書,並且注重學以致用,千方百計的把自己的所學所知,應用到事情上,運用到爲人處世、待人接物之上,應該是有用的,總是有用的。

        那麼,書生都是窮的嗎?我們讀歷史,或許發現了,有很多有名的詩人,一生之中窮困潦倒,但應該知道,那不是全部。相反的,有很多寫詩的人都是大人物。好像我發現了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把寫文章,把寫詩,當作副業,當作業餘愛好的人,都混得比較好。好像真的是這樣的。這裏,我就不舉例子了。

        有一個話說,窮文富武。以前我是這樣理解的,窮苦人家的子弟,更多的去學“文”,有錢人家的子弟,可以選擇學“武”,因爲學武,需要聘請名師,需要馬鞍弓弩之類的器械,本身需要比較營養的飲食,投資的比較多,是窮苦人家負擔不起的事情,而學文,更多的比拼智商和毅力。這樣解釋合理,差不多吧。

        但也有人說,窮文富武,是指,同樣做事,文職的比武職的要窮一些,寒酸一些。當然,這是從大體上去說的。或許有點道理。在古時候,有人在朝中做了半輩子的大官,到告老還鄉的時候,連回鄉的路費都湊不夠,挺淒涼的。就說鼎鼎大名的曾國藩,中了進士,入了翰林院,十年七遷,成爲朝廷大員,但他還得長年借錢度日。到後來領兵打仗,就沒有了那種窘境。說書生都是窮的,大概是這樣比較之後得到的結論吧。

        說百無一用是書生,是一些讀書人不得志的時候發的一些牢騷,也指人們對不能學以致用的一些讀書人的看法和偏低。說書生都是窮的,是相比較於武職人員說的,也指人們對於只肯讀書不肯做事的一些讀書人的看法。

        人們說,知識改變命運。當然,這句話只適用於有才華有能力並且能夠運用知識的讀書人,但不包括一些只讀書不做事的所謂讀書人。

        總之,讀書人窮不窮,有用沒用,取決於讀書人本身,取決於讀書人能不能學以致用,取決於讀書人做不做事,能不能做事,取決於讀書人能不能把知識和智慧運用於爲人處世,待人接物之上。如此這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