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陽:要有三顆心

01

要有一顆明心

王陽明的心學提到了“致良知”,意思是說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我們都先要問過內心,看看它是否符合我們對善惡的評判。

人之所以有良心,是因爲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善惡的標準,“人之初,性本善”,一個人只有有了“良知”,纔會懂得自律,才能真心分辨是非。

處世,需要先明心,將自己的內心看清,才能自律而不犯錯誤,才能守住自己內心的原則。

有些人,他們有時分不出善惡,因此常常被擅長花言巧語的人利用,這都是因爲心不明的原因。

因此,王陽明提倡要通過頓悟來提高內心的修養,來使“良知”時時顯露,避免讓私慾矇蔽了自己。

“明心”就是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然後尊重自己的意願,在遇到是非問題時,我們能根據自己心中的天平來做出判斷,分清是非對錯。

02

要有一顆善心

王陽明先生的《傳習錄》中所談的“良知”其實與善是一致的,人之所以有自律的道德,就是善念所致。

相對應的,有善念的人必然懂得自律行善,與善人交好。善念與“良知”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自古不變的真理。

王陽明還提到,通過行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在與人交往時,很多時候都是因爲人們的一念之差而給自己帶來不同的結果。

一時的善念,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一時的惡念,也可能毀掉其一生。

關鍵時刻,要看你如何選擇。

很多人在作惡的時候都抱着僥倖心理,祈禱自己不要受到懲罰。久而久之,他就漸漸沒有了畏懼,直到行爲敗露,沒有回頭餘地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所以,我們要時刻自律,不要矇蔽了良心,將行善道、交善人時刻銘記於心。


03

要有一顆誠心

王陽明所提出的誠意首先就是不欺騙自己。君子在面對旁人的時候,心懷坦蕩、行事磊落,自然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而惡人在君子面前則會遮遮掩掩,故意表現自己的優點,讓別人看不見他們醜陋的內心。但是他們越是遮掩,越讓人感到虛假。

出現這兩種不同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前者是真心向善、無愧於心,而後者則只是虛情假意的掩飾。凡事,心誠則靈,誠心有時可以打動神靈,讓奇蹟產生。這種發自內心深處最真實的善念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所以,我們在爲人處世中要牢牢把握住這三點,只有這樣,我們纔不會因爲世間紛紛擾擾所改變,才能在人際關係中保留真我,這樣才能得到他人的喜歡與尊敬,讓自己爲人處世更輕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