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不一樣的閱讀


用高品質的閱讀滋養每個孩子的生命成長。這是學習完童書閱讀後最大的感受,無論是故事田哲學系列課程,還是彩虹花詩配畫課程,都在不同程度上做着和童書閱讀相關的工作。

有人說:“閱讀了很多的童書,文筆和氣場都變得不一樣了,這或許也就是閱讀的力量。”對於這樣的說法無可厚非,每個人理解不同,收穫也自然不同。

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那讀童書多了,人會不會變得幼稚呢?童書本身並不承擔讓一個人“氣質出衆”“才華橫溢”的功能。但童書語言簡樸自然,是一種大智若愚,以少勝多的藝術,更多是感受童年的力量,感受純真的魅力。不能指望通過大量讀童書增添你的才華。如果想增加文采,有人說與其讀童書,倒不如讀讀詩詞歌賦來得快。這或許也是童書的一個侷限所在。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讀過陳賽的《關於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來自於童書》,其中談到柳田邦男所說的人有三次閱讀童書的機會。對於孩子來說看到的是童書中的有趣故事,對於我們來說卻是生命的另一番感悟。創作童書的作者厲害之處便在於經歷了人生的波瀾起伏後用最質樸的語言,用最生動的故事呈現了出來。這其實就涉及到了一個問題:你是如何“讀”手中的這一本童書的,僅僅是將它看爲一個簡單故事讀物嗎?還是用你的人生,用你的生命智慧來詮釋。這也就是爲什麼同樣是一本童書,一些知名作家讀到的遠遠超於我們之上。

因此作爲成年人當我們再讀童書:就不僅是手上這本故事,還需要更豐富的儲備。需要文學,歷史,哲學,教育學,兒童心理學,需要讀身邊的孩子,讀更廣大的世界。這不是因爲童書淺薄,而正是因爲你深深知道手上的這本童書並不簡單,裏面藏有一個多麼廣闊的童年世界,裏面有關於童年和這個世界的重要祕密,等待着我們去發掘。所以你才需要廣泛閱讀,需要去經歷,去發現,去體驗這一場人生。這時你纔有可能獲得一把打開童書世界大門的鑰匙。

記得南明的魏智淵校長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有時候閱讀也可能是一種逃避。也許我們不願意面對人生的痛苦,不願意閱讀一些更艱澀難懂的名著,因此我們逃避到了童書這個安逸窩裏面。確實有這樣的情況,童書很美好,童書相比成人文學真的更好讀,一下就可以看完。


然而看完以後的思考也會不一樣,最近這兩年陸陸續續也讀過一些童書。一般來說,童書的語言很簡單,情節也不復雜,然而經典小說處處都有玄機,需要更強的閱讀力去解開裏面一個個密碼。如果我們僅僅是和孩子一樣讀故事情節,有可能存在鈍化你的思維能力,要讓閱讀猶如攀登,往往會汗流浹背是痛苦的,但翻過去就是海闊天空,別有一番洞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