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斷舍離》,過怡然自得的生活

2021年1月,我和夥伴們一起共讀《斷舍離》這本書。

這本書名,我聽來以久,沒讀這本書之前,我片面的認爲,“斷舍離”就是“扔掉不用的東西”。

讀後,我認識到自己原來對於“斷舍離”的理解是非常表面的。

全書由四個章節組成。

序言及第一章“無法放手的原因”

1.作者序中對於“斷舍離”的概念做了清晰的解釋:斬“斷”物慾、舍“棄”廢物,脫“離”執念。這個解釋告訴我:“斷舍離”並不是我原來理解的“扔東西”那樣簡單,其中“斷和離”都是在精神和信念層面,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中間的“舍”又是在具體方法下,通過對廢物的捨棄來實現。

2.“斷舍離”的目標是獲得“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怡然自得”是指: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通過“斷舍離”,我的生活會向怡然自得邁進一步,這種嘗試是我想做的。

3.“斷舍離”不僅侷限在物品層面,也可以拓展到工作、環境、人際關係等多方面,我們需要掌握“斷舍離”的思維精髓,處理好人生的三大問題,讓充滿閉塞的人生長河裏喚醒“流通”的生命氣息。

4.“斷舍離”的核心是“出則進、進則出“的反覆循環。

“斷舍離”不是一次性的,是要隨着環境的改變循環反覆來做,這樣可以提升我們人生的新陳代謝機制,我們的人生也會是螺旋式上升。

5.“斷舍離注重的不是物品,而是空間”,書中提到“空間軸”和“物質軸”的概念。

“斷舍離“的目的是讓我們可以擁有悠然有暇的美的空間,“空間軸“強調物品要適時、適量;如果通過“物質軸“進行斷舍離,就無法真正改善物理空間及精神空間。

那些觀念上的鐵鏽,比如:現在用不上,將來也許還有用、這東西挺好的,扔了太可惜、修修補補又用幾年等等”會讓我們的居所混亂不堪。

6.我們通過物品的“斷舍離”,實現內心的“斷舍離“,內心清明瞭,我們由內而外的自信就會生髮出來,受吸引力的法則驅動,我們的人生也會欣欣向榮。

第二章 斷舍離的工作機制

1. “斷舍離”包括觀念上的斷舍離與物品上的斷舍離,兩者是同步的,即:物品整理順利進行後,思維方式也會逐步提升,兩者交替運作,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斷舍離”的過程可以分爲兩步,第一步:斷與舍的過程;第二步:在物品數量減少到是適量時,就轉移到“收納”作業上。

2.如何整理?

首先是認識現狀,打開家裏所有的收納空間,包括:衣櫃、壁櫥、鞋櫃、抽屜等等,觀察其中物品的數量、空間狀態。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在物品過勝的環境下生活的,我們要審視物品的數量和質量,並不是量多就等同於生活品質。

第二步:斷舍離。(1)扔掉怎麼看都是垃圾.廢品的東西,比如:過期品,忘卻物,(過去1年內從未用過,未來1年也不會用到的物品—還要考慮物品的二八定律)(2)以自我.時間爲基準:保留對現在的我來說,必要、合適、愉快的物品。整理時要以自我爲中心,很重要一點是“配得感”,那些過時的、不用的物品,要使其價值最大化,放在應放的地方,可以捐、可以送、可以舍、可以丟……,新物品購買需當下所需。

第三步:“收納“。按五原則來進行:(1)大中小/無交叉”三分類別法”(2)空間收藏7.5.1原則,讓場所留白(3)先出後進,一出一進法(4)一鍵式取出法(5)小件衣物自立.自由.自在法。

整理錦囊

1.可以從切實看到成績的小地方入手,全力集中在達成的事件上,逐步增加自己的成就感,注重及時獎勵與自我認可。

2. 在有心無力時,可以先從“出口”進行整理,比如:廚房的水池、洗漱檯面、垃圾桶、馬桶等,先出原則可以讓我們恢復元氣,恢復家裏的流動感。

3.也可以逐一區域來突破,比如,自己的房間、家裏的其他房間、廚房、衛生間等等,不圖一天內解放羅馬,要步步爲營,穩紮穩打。

4. “斷舍離”是週而復始的過程,由物及人,需要不斷有意進行。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斷舍離,需要知行合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