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師讀書 | 《班主任工作思維導圖》導讀 19

四 活動激發

1 關於組織學生活動的認識誤區

圖9-28

活動是最好的教育。

適當的組織一些活動,不但不會耽誤學生的學習,反而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自信心培養等都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活動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幾乎是不需要論證的,是從削減活動來提升成績完全是錯誤的想法,而因爲活動導致成績下降更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2 組織活動的三大意義

在陳老師看來,組織活動有三大意義: ** 教育學生、激發學生、豐富班級生活,而三者的核心是教育。 **

我們知道不同的活動有不同的主題,有不同的表現形式,那麼活動班級活動的多樣性,也可以激發學生,在不同的方面,對於不同特長的學生,調動其積極性。

和班級活動的多樣性,不是爲了表面的精彩熱鬧,而是與學生個性和愛好的多樣性相匹配的。

一個個活動就像班級爲學生搭建的一個個舞臺,讓不同類型不同愛好的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釋放自己把最好的自己呈現出來,在班級贏得地位和重重視,獲得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

我所組織過的活動,課前演講寫作比賽手抄報,課本劇以及學校體育活動

五 任務激發

1 激講法

這其實是一種激發式的表達方式。

陳宇老師認爲不用獎勵一定特殊任務本身就能激發學生。

什麼是特殊的任務呢?

圖9-32

如何去發現這些特殊的任務呢到?哪裏找那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還在班級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中。

這就告訴我們要善於發現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老師可以做一個小遊戲:

拿出紙筆列出時間,認爲只能由自己做的事情,然後問自己憑什麼這些事都必須由我來做,能不能讓學生試一試,化掉一件事就意味着給學生增添了一項新的挑戰,讓學生去嘗試,讓學生體會老師做教師的榮耀。

六 需要激發

1 需要理論。

很多行爲心理學家的需要理論都指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處於不同的狀況及需要是不同的,教師要研究學生的需要是什麼,並採取各種措施滿足他們的需要,或爲滿足他們的需要,創造條件,從而激發學生。

這提示我們做班主任都要懂點兒心理學,能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進而爲學生滿足心理需求創造條件,激發學生。

滿足學生的多種心理需求

激發學生的因素,包括工作時的愉悅感,成就感獎勵,對未來的期待,職務的責任感等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