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歐洲建築藝術風格(二)

“哥特式風格”是我們最熟悉的教堂印象,小時候在很多外國電影裏都看到過高高的教堂,隆重的加冕典禮或者是聖潔的婚禮,特別是教堂的鐘聲讓人浮想聯翩……

但是“哥特”這個詞最初卻是對於野蠻種族的稱呼,帶着歧視的意味。因爲“哥特式藝術”發源於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偏僻山區,與當時南方繁榮的“羅馬式藝術”位置恰好相反,在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某位人文主義者將這種來自北方的藝術形式稱爲哥特式藝術。

不過“哥特式藝術”真正的誕生地是在卡佩王朝統治時期的法國中心,巴黎以北的富饒之地法蘭西島。因爲當地出產一種既耐腐蝕又易於加工的優良石灰岩,所以法國人用這種石材建造了教堂的唱詩臺,後來這種傳統得以延續,慢慢發展出了哥特式教堂,從法國逐漸傳播到整個歐洲。

“哥特式藝術”的盛行,恰恰處於歐洲社會擺脫封建制度束縛的過程裏。新興的社會階層中產階級逐漸誕生。他們不再爲貴族工作,而是可以在城鎮裏自由經商,從事手工藝製造,並且有很多行業協會,國王的權力得以鞏固,貴族的特權卻減少了,商業和城市興旺起來,對於歐洲建築影響極大的神職人員地位也日漸提高。主教和新興的資產階級投資建造宏偉的教堂。他們不僅要讚美上帝,也希望獲得更多人的崇拜和敬仰。

“哥特式教堂”依賴複雜精美嚴謹的結構,極力往高處發展,讓人們身處其中,擡頭仰望教堂尖細垂直的屋頂時,彷彿連接到了天堂在與上帝溝通。成千上萬的民衆捐獻着他們的財物,並且義務勞動,爲建造這些“上帝的棲身之所”付出辛勞與代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建築都是奇蹟。

哥特式的教堂擺脫了原先“圓拱”和“斜拱”的限制,發展出了兩個圓弧形交疊的“尖拱”。在不同教堂裏這些支撐的交叉拱頂豐富多樣,建築師們在技術上的突破不僅讓教堂的尖頂更高,也讓拱頂變得結實,有彈性,並且輕巧,爲了保證尖頂的平穩,周圍用飛扶壁來增加牢固度。所以我們看到的哥特式教堂會有非常紛繁複雜的線條,他們呈現的勻稱和秩序感也讓整座建築多了精妙的細節。

由於哥特式教堂特殊的建築結構,它的牆壁就非常簡單,而且大部分分割出了巨大的花窗玻璃。這些精美的彩色玻璃窗戶給教堂增添了輝煌奪目的色彩,對於光線的追求幾乎是12 ~13世紀基督教文化中反覆出現的主題,當時著名的神學家都認爲“美”在於比例協調和光明。

哥特式教堂裏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無處不在的雕塑。這些雕像的主題都來源於聖經,就像打開的百科全書,爲我們揭示了宗教歷史發展的脈絡。當然還有壁畫,金銀器,都是哥特藝術中靚麗的珍寶。不得不感嘆信仰的強大力量,因爲一代又一代的信徒,讓上帝的光芒具象,立體,並且把這些建築都變成了藝術品……(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