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疏離》:每一種審視本身,亦是遠離的過程。

​“如果你知道爲什麼這麼做而非其他,那麼行爲的現實性就將被剝離開來。”

作者丨謝丹儒

來源丨最後一米陽光

攝影丨會會

1.

很多年了,我熱衷於思考自己遇到的每個人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通過觀察他們的言行,偶爾我也直接問他們。我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最初其實我也不明白,是好奇?是求知慾?是攀比?還是在追尋某種可能性?

這件事從十幾歲開始就那樣,我從未停止過觀察和猜想,這好像成了我某種屬性,如果屬性中確實應該包含這一點的話。

實際上,無論是通過他們,還是僅自己而言,我所知並不多,所能夠依賴的經驗也極其有限。

那麼,我是如何作出的判斷呢?——我如何得知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如何分辨他們的回答究竟是真實,還是出於真實的需要?

這個問題,在過去我從未真正正視過,我想也正是這樣,我才能夠那麼堅定的認爲人們一定是有真正想要的。無論是現實性、現實意義,又或是其他。

而現在呢?顯然,我開始厭倦了這種方式,這種追問,這種觀察。

說到底,我覺得虛妄,覺得這一切都虛妄,虛妄且可笑。

就說我所觀察到的現象,人們並不總是理性的,人們對於自己的瞭解也並不深刻,人們關於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所思考並不多,甚至還可能出現這樣一種情況:當人們問想要的是什麼之時,便感覺什麼也不想要。

而這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究竟是因爲個體的獨立本身值得懷疑,還是因爲環境、羣體,以及諸多的不確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堅定,又或者說從始至終真正叫我們無法堅定或確定下來的緣故是因爲我們從未認真思索過呢?

我想了很久,每一種可能性似乎都代表了一種存在,而存在即現實啊。

所以,現實是什麼呢?似乎並沒有統一的答案。加上人爲主觀的因素,這就使得現實愈加模糊了。

有人說,如果確定代表假設,只要有人在想這個假設,那這個假設就是存在的。

從某個角度而言,似乎是這樣。如果假設被證實,它就該是一種存在,是一種現實。

只是,多少人是真正的活在當下呢?那種卑微且被認定爲美好的當下。這是何其乾癟且枯燥的當下啊。

就拿大多數人的爲人而言,多少人在做的,或者說他們本身,其實屬於永遠做不了的那個人。

一如王爾德所言:“一個人真正的生活經常是他並沒有真正過上的那種生活。”

如此一來,我們談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又或是審視自己,意義何在?

就像人們對於自己的認知,隨時都可能發生改變,不是嗎?潛移默化,又或是有意識覺察,又或是有足夠的理由驅動自己去作出改變,我們能說自己就是這樣的嗎?我想,並不能夠。

我們似乎永遠受到遠方的吸引,驅動我們的也並非侷限於我們的視線,觸目所及,我們並不見得就是我們,除非生命就此終結,然而這樣的我們也依舊不見得就是我們。於自己而言,當然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回答,或是答案去應付,但從旁人的觀點我們也應該知道這並不客觀。

所以,我們談論現實,何嘗不是在疏離現實呢?

2.

實際上,就現實而言,我們大可以大肆談論,談論生活的方方面面,糾結於現實本身,言及大環境,言及自身。但就現實而言,這些依舊受限於我們的見識,不是嗎?

這也就是說,現實自有其現實的依據,存在着,但若是將此視爲僅僅如此,或認爲事實就是這樣,總是這樣,這未免過於狹隘。

事實上,這些不過是對一些不同事物作出的一種反應而已。

就像我們存在於當下的時代,所處的環境,所接觸到的人,所遭遇的事情,換個時空,你還能堅定的認爲你依舊能保持不變嗎?

答案顯而易見,很多問題一再重複,很多歷史依舊在重演,悲劇還在發生,人力有窮時,好像我們都沒變,沒變的是我們的無力和無奈。可實際上,我們終究是變化了,無論是細胞的新陳代謝,又或是我們所處的時空,還是具體的事實,都變了。

就拿認識自己爲例,我們如果能夠知道自己和不能知道自己,這會是一樣的嗎?我們的觀點,我們的選擇,我們的立場,我們的原則,我們的情緒等等,它是否也會因此作出反應呢?

我想,答案是必然的。無論我們相信什麼,我們終究會因爲相信或不相信而作出反應,繼而導致變化,不是嗎!

所以,我爲什麼會覺得虛妄就是這個原因了。

好像這一切的一切都將我們指引到某種不可知或懷疑,只要生活還在繼續,只要我們還相信思考,只要我們依舊被思考所驅使,我們便無法無視它們存在的事實。

可是,它們存在的依據是什麼呢?如何解釋這種存在呢?

就像如果不思考,我們便不會發生改變了嗎?不見得吧!

萬事萬物自有其運行規律,一味的逃避,或無視也好,或正視也罷,又或是我們所謂的改變,我們還能堅定的認爲它們就是它們本身嗎?

從邏輯角度而言,這當然是沒有問題的,什麼是什麼,就該是什麼。

只是,誰又能說邏輯便能解釋一切呢?何況,邏輯的前提是什麼?又或者我們之所以能夠談論“前提”的前提又是什麼呢?它真的成立嗎?

就像文字的表達,又或是我們所見所思,它們也並非是無懈可擊的。

文字中存在着無字的真空,我們所見所思依舊受限於自身的屬性和事物本身的屬性,甚至,換個新方法,或者換個思路,換個事物,它便又是一種重建和續添了。這是何等的虛妄啊!

說到底,我們可能只是人而已,每一種審視本身,它也只代表了一種審視的結果,而非全部的真相,至此,誰又能說這不是一種疏離呢?

就像是,如果你知道爲什麼這麼做而非其他,那麼行爲的現實性也將被剝離開來。不是嗎?還是說,它僅僅停留於現實本身,不,這太荒謬了。

誠如作家亨利·詹姆斯所說:“人是圓形的,不是扁平的,所以,當你看到一個你自以爲熟悉的人以前沒見過的一面時不用意外,你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他加在一起,才接近於完整的他。但也只是接近而已。”

那麼,我們審視自身呢?你若知道了你,你還會是你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