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與表達

最近,又開始閱讀《接納與表達》。

每個人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自己表達情緒的方式與看待別人情緒的觀念。我們會受別人的影響,尤其是身邊人。

許多時候,孩子更被動地受着大人的影響,所以,作爲一名成年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與有效地表達與學會疏導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

據我的觀察,凡哺乳類動物都是有情緒的,我曾經看見過一頭牛,因爲意外地看見遠處出現的一頭母牛與小牛而興奮不已地奔跑過去。狗狗這類習慣與人類作伴的動物更不用說了。開心與憤怒都是直接通過情緒來表達的。所以,訓養多年的猛獸也會忽然發飆咬死訓養員。並且,動物更容易用情緒來表達自己想法,因爲,它不可能管理得了自己的情緒,再者,它們沒有語言。比如,住媽媽對門家的鬆獅在心煩意亂時,便犯下大錯,咬人,並且是住在對門的、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鄰居。

繼續觀察,還會發現一個現象,層次越低下的人,越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越只會用情緒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因爲管理情緒是需要學習的。

所以,在人類幼年時期,哺育者是否善於管理自己的情緒極其重要,甚至是可以影響到下一代一生的重要經驗。

我認爲,在孩子年幼時,不見得一定要教會TA知識技能,但一定要教會TA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而不是簡單地通過情緒表達。擁有一顆強大的、平穩的情緒與內心,纔有可能面對未來人生路上遇到的任何艱難險阻。

但其實,在任何一代人中,都更重視地是知識技能的掌握。所以,纔會有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血壓飆升進醫院的案例。一個對自己的情緒都不懂得管控的人,是教不好一個孩子的。

在孩子的幼年時代,我還未獲得這樣深刻的理念。不過,我一直認爲家長一定不能當老師的幫兇。學習如果靠打罵逼,是學不好的。老師迫於方法差、迫於追求分數率逼壓孩子,家長再與老師站統一戰線,那孩子的活路在哪裏?

我們都是從孩子長大的,孩子並不是一個機器,他(她)必須得擁有思考能力與學習能力,才能真正獲得知識與技能。

同理,其實每一個長大的成人,內心還有一個孩子。那個“孩子”依然在渴望身邊人如當年的哺育者般,有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當然,其實成年後的“哺育者”往往是自己。當自己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再被情緒帶入溝去時,內心裏的那個“孩子”便能獲得一種漸漸強大起來的機會與能力。

但是,我們更習慣的是一方面簡單粗暴地用情緒表達着我們的想法或掩藏着我們的想法,另一方面又習慣用逃避來解決問題。

爲什麼?因爲,這是最容易做到的兩種方法。但是,也是最不可能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是一時的應付而已。

就如鴕鳥遇上危險時,將頭藏在沙裏一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