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識差異改變與進步》書摘

中原焦點團隊    李明然  中(15) 堅持分享第673天(2021.1.16)  約練總第272(諮43)次  第四期約練挑戰    挑戰每週2次    第二週約練 3次  來1  諮2

在督導過程中,常用的辨識差異、改變與進步的介入方式有:

    1.評量性問句的運用

  常見以評量性問句來探洵受督導者接受督導後,其目標行爲的進展情況,或者刺激受督導者有意識的注意自己在治療工作表現上的小小差異、小小改變及小小可能性。

例如:“如果用1-10分的量尺來評估你上次督導是想改善的治療技巧,1代表沒有成功,10代表非常成功,你的分數是幾分?當你在進步一分時,你會怎麼得知自己已經有改變了?最先看到的差別是什麼?”

“你打6分,分數不低啊!你會怎麼幫自己繼續運用這些方法,讓下次的治療一樣的成功?”

    2.請受督導者觀察與報告跨督導會談間的改變

“在這次跟上次督導之間,你有了什麼改變?來訪者又有什麼改變?是什麼造成這樣的改變?”

    3.做點不同的事,打破無效循環

“好像當你越要來訪者關注他父親死亡的悲傷時,他就越離題,什麼時候他是順着你的引導在走?你想你跟他那時有什麼不同?什麼樣的方式可以應用在這個主題的討論上?”

“如果你有什麼不同,來訪者可能就會嘗試多說一點?如果你以一種邀請但不是規定的方式鼓勵來訪者多去想想,也接受他對你的拒絕,你想結果可能會有什麼不同?”

    4.運用外在化技巧

“這個家庭的憤怒控制了你,如果它無法控制你時,你會有什麼不同?你是怎麼讓它沒有佔領了全部的你與來訪者的心?”

生活中的難得:

女兒放假回來,告訴我說要去看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今天剛好週六,老公加班,我就帶着女兒先回老家去看望她外公外婆。我們到庫區帶了老爸老媽愛喝的羊湯。高高興興地開車回家,一路上有說有笑,女兒還誇我車技比以前好了點。

看到孩子高興,我也打心眼裏高興。女兒能主動提出去看望老人,確實很難得,可不是每個十八九歲的孩子都能做到的。

通過這件事也能看到女兒的善良和孝心,同時也說明四位老人都給過孩子溫暖的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