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親教育的踐行

三親教育的踐行 

滑縣大寨鄉小田小學 杜冠鵬

學校簡介:滑縣大寨鄉小田小學,6個教學班,10名教師(8個正式的),師資力量薄弱,基礎設施差。北邊不足1.5公里有一個大範圍學校,南邊不足1公里就是鄉實驗小學,在夾縫中生存是非常難的,但是我們要絕處逢生,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積極主動地尋求發展。經過6年多的努力,由一個即將被撤併的教學點逐步發展成現在的滑縣課改核心校、滑縣新教育實驗學校、滑縣特色項目學校、三親教育試點學校。

    逐步形成四大特色:1.手工繪畫成常態;2.優秀傳統民族體育項目——抖空竹;3.高效課堂“二主三自”教學模式;4.國學落地進校園。在這些特色項目、校本課程和社團的支撐下我們逐步提煉成我們的學校特色文化——“根”文化。

初到小田小學總感覺學校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種狀態,於是在心裏經常有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是好教育”?我們現在說好學校、生源好,大多指學生分數高,看重的是知識的價值。在當今的“教育”中,更側重“教”,“育”的部分很欠缺,甚至只有“教”,沒有“育”,過分注重知識和分數還會損害“育”的價值和機會。但知識只佔教育的很小一部分,教育的目標和內容遠不止知識傳承。於是我嘗試做各種活動想改變學生的現有學習狀態。現在鄉村學校生源大量流失,幾乎面臨倒閉。社會上一邊倒的“鄉村學校教育不行”的輿論壓的鄉村校長和老師擡不起頭、說不起話。我不甘心,嘗試和外出學習各種適合鄉村學校的教育,2018年1月,有幸遇到了“三親教育”,三親教育是中央黨校張孝徳教授在自己的家鄉山西長治關頭村發起的,隨後得到了一批高校的有共同志趣的專家教授一起公益推動三親教育。經過交流,我只有實踐沒有理論,他們有理論正缺乏落實和實踐,於是我校就成了第一批試點學校。努力以兒童新“六藝教育”課程爲指導,踐行“三親教育”,落實兒童新六藝教育。即自然開慧教育、經典誦讀教育、行爲養成教育、四季農耕教育、心靈手巧教育、禮樂藝養教育。

第三部分:三親教育6大課程的實踐

一、兒童開慧教育,根據二十四節氣安排四季自然教學內容,使兒童在與自然節律的協調中感知自然、認識自然,在天人合一中實現啓智開慧、身心靈一體的健康成長。

每週一節自然課堂,目的是觀察自然、觀察農作物的生長情況、認識各種農作物,感受不同的季節農作物種植的變化和生長的變化,親身去體會和感受大自然。同時在校內開闢農耕園,每班都有自己的農耕園,各班自主種植,種植不是目的,目的觀察植物的生長規律、生活習性等,培養他們具有生態農業的意識,三年來沒有用過化肥和農藥,同時讓學生學會製作農家的有機肥。

根據孩子好奇心很強的特點,培養孩子們親近自然、熱愛自然、觀察自然、掌握自然規律的興趣和能力。利用自然課堂整合多學科教學。

    根據課型的不同,盡力多安排一些室外課,把教室搬到操場、搬到校園、搬到田野等等。

二、經典誦讀教育,讓孩子在幼兒期間完成《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論語》《中庸》《大學》等蒙學經典的學習,對漢字有初步的認識和感知,形成中國經典的閱讀能力,在幼兒心中埋下孝、仁、義的種子,奠定終身受益之基,做培根的教育。目前我校已在附屬幼兒園誦讀《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的基礎上,在小學階段目前誦讀《論語》、《大學》,大部分學生達到了能背誦的程度。堅持點讀,一是爲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二是爲了增加了孩子們的識字量。

  主要形式有:晨誦、午讀各二十分鐘,晨誦角是自發組織的;早晚在班級羣裏各讀30分鐘。一週安排2--4節閱讀課。暑假經典誦讀公益親子晨誦活動,堅持每天早上6-7誦讀一小時,已經堅持了4年。

  三、行爲養正教育,生活即教育,老師作爲兒童的陪伴者,將《弟子規》《孝經》等經典中的孝道教育、優良行爲落實在每天的一點一滴中,培養兒童安身立命之本。因此我們一直在堅持誦讀的基礎上注重踐行和落實。通過經典的誦讀和踐行,現在孩子們鬧矛盾的少了,課間去辦公室告狀的少了。即時有時候偶爾有點小矛盾,孩子們也會用經典反觀自己,自己把問題解決了。

  在學校,見老師鞠躬問好(師生互行鞠躬禮),進校門先向國旗行鞠躬禮(培養孩子的敬畏心和感恩心),在家多做家務,孝敬老人,每週日是孝心日,孩子們堅持寫孝親日記。

四、四季農耕教育,根據四季節律變化,讓兒童充分接觸土地、植物、動物,感知、瞭解生命,讓農耕成爲兒童生活和成長的一部分,讓天地自然成爲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農耕教育不是簡單的勞動教育,更不能用勞動代替勞動教育。農耕教育作爲一項綜合性學習實踐,它跨學科、跨學段、跨人羣,不僅內容要科學條理豐富,還要有學習的輔助材料,這也正是三親教育項目組提出的培養全科教師的最好平臺。

    根據二十四節氣的變化,讓學生寫種植植物的生長變化,瞭解二十四節氣和氣候的變化規律,針對不同的節氣舉行不一樣的活動。把多學科融合在一起,能把綜合活動課做好,全科教師自然也就誕生了。

五、心靈手巧教育,秉承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圍繞手腦並用、身心合一的原則,開展手工藝術、舞蹈遊戲等課程,讓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學校儘管沒有專業教師,但是卻開展了繪畫、手工製作課,教師還勇於創新,例如手指畫、粘貼畫,融入了數學課堂。還組建了很多社團,每週三的下午後兩節課都是活動課,各個社團同時活動,例如摺紙、版畫、撕刻畫、泥塑、臉譜、國畫等,充分利用鄉土資源,搞特色教育。

六、禮樂藝養教育。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繪畫、禮儀、飲食等的教化功能,重點開發鄉土音樂、鄉土藝術、鄉土文化、鄉土風俗等對兒童全方位的薰陶教育功能,並傳承中華傳統飲食文化,終身滋養孩子的身、心、靈。

  用藝術薰陶孩子,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培養孩子的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沒有專業教師就利用網絡、社會力量和箱體資源。

第四部分:效果與思考

1、效果及成級

當時都擔心我們成績這麼差,再搞這麼多活動,能不影響成績?實踐證明我們的成績大幅度提高,好幾個年級已經進入全鄉第一第二名。

學生到中學以後潛力更大。今年中招全鄉400分以上的37名學生,我們的畢業生有8名,全鄉16所小學,平均一個學校2個多學生;升入縣一中的24人中,有我校畢業生6名,佔四分之一。

教師成長也非常快,8名教師一次性取得縣優質課5個,其中3個體等獎;縣青年教師輔導員3名,教壇新秀2名,鄉里4個工作坊坊主我校2個;滑縣名班主任全鄉3人,我校有2人。

2、利用身邊的資源。不怕沒有專業教師,就怕沒有做專業的心。有了做專業的心,我們的老師累並快樂着,並且成長也是非常快的。這就是我們學校利用校本教研自我培養的專業教師。在此,我們得益於校本教研,得益於新教育思想。師生快樂的生活已是校園的常態!讓教師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已不再是夢想!

3、思考

課程融合,把三親教育六藝課程融入國家課程,不再給老師增加負擔和課節。這是我們目前和以後努力的方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