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人生失敗的原因嗎?這本書爲你揭祕——《終身成長》書評

在工作中面對突如其來的新變化,你是怨氣沖天,煩躁不安呢,還是欣喜接受積極應對呢?

在戀愛中,你是和戀人共同面對困難,互相促進,共同成長,變得越來越好,順利地走進婚姻殿堂呢,還是在相處一段時間後,發現他(她)並不如你想象的那般完美,而和他(她)爭吵不斷,逐漸越走越遠了呢?

你家的孩子對學習是充滿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按時主動完成作業,還是對上學充滿牴觸,做作業特別磨蹭,不到最後一刻不做,而且還堅決不多做一點作業呢?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選擇後一種,那麼坦率地說你的人生並不完美,而且常常會有挫敗感,想不想知道這其中的原因,並且能改變這種狀態呢?

在這兒給大家介紹一本書《終身成長》,這本書會給你揭祕人們人生會有很大不同的祕密,揭祕人類大腦思維的神祕模式。

《終身成長》是一本心理學著作。它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是美國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傑出學者之一。她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威廉·蘭斯福德心理學教授,現任斯坦福大學路易斯和弗吉尼亞·伊頓心理學教授,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德韋克教授曾做過一個實驗,讓十幾個孩子做智力測驗,開始面對簡單題目的時候,每個孩子都很興奮,但隨着難度加大時,有一部分孩子變的垂頭喪氣,呼吸急促,已不願嘗試。

但其中一個10歲的男孩拉了拉他的椅子,搓了搓手,抿了抿嘴,然後喊道:“我愛這個挑戰!”而另一個男孩努力地做着這些智力測驗,他擡起頭時滿臉開心:“你知道,我就想做這種信息量大的測驗。”

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對此很是不解。因爲她認爲人的能力是一成不變的。你這個人要麼很聰明,要麼不聰明,失敗則意味着你並不聰明,就是這麼簡單。但爲什麼有些人會喜歡失敗,而且不認爲自己是失敗,而是在學習。

德韋克經過了十幾年的研究,最後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人和人之間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差距是因爲他的思維模式決定的。她把她的研究過程和結論寫成了《終身成長》這本書。

在書中作者展示了她十幾年的研究成果,向人們闡述了人類信念的力量。我們不一定能意識到這些信念的存在,但它們對我們想要什麼以及能否成功達到目標至關重要。

書中她介紹了影響人們成功的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

那麼什麼是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呢?它們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

簡單地說固定型思維模式就是認爲自己的能力是天生的、固定的、不可被改變的,他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給自己貼標籤。

與之相對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則認爲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改變的、可以通過學習培養。他們面對失敗與挑戰時是一種興奮,覺得自己可以學習新知識了。他們關心的,不是這次有沒有成功,而是關心這個知識點我是不是沒記牢,那個公式是不是沒搞懂。而成功往往是福利品。

舉個書中的例子。

你是一個年輕人,經歷了非常糟糕的一天。你去上一門對你來說很重要的課,而你也非常喜歡這門課,你的教授公佈了期中成績,你得了C+,你非常失望。等到晚上準備回家的時候,你發現自己的車上貼了一張違章停車的罰單。你感到非常泄氣,打電話給最好的朋友想要傾訴,但卻沒有打通。

你會怎麼想?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你會怎麼做?

固定性思維模式的人他就都會這麼說,“我感到被拒絕了”,“我是個失敗者”,“我是個傻瓜”,“我感到自己很沒用而且愚蠢——所有人都比我優秀”。換句話說,他們會把發生的事當做一個衡量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的直接的標尺。

而當作者把這些情況原封不動的拿給那些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看後,他們是這樣說的:“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下次停車的時候我要更加小心一些,不知道我的朋友是不是今天過得不開心。” “C+這個成績告訴我,我必須在課堂上加倍付出努力,我依然有半個學期的時間來提高我的成績”。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給自己貼了標籤。他徹底的否定自己,放大這一種挫敗的情緒,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但是那些具有成長性思維模式的人,不會給自己貼上標籤或對自己失去信心,即使他們感到沮喪,他們也準備好了去承擔這個風險,直面挑戰,繼續爲此奮鬥。

固定型思維者在感到失敗時有時甚至會做出放棄自己生命的傻事。

盧瓦索是飲食界的開創者。他是“新式烹飪”的發明者之一,他有着驚人的精力,同時也是一名企業家。他有驚人的天賦和創造力,原本可以輕而易舉的擁有一個令人滿意的未來。但他卻在一次美食評分中被降分之後,認定自己是一個失敗者,一個風光不再的人,然後他自殺了。

失敗者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給自己的定位,這成了壓死盧瓦索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爲他不能接受從頂端跌落的風光不再。而實質是人們更愛讚美的是從泥地裏爬起來的,再創輝煌的失敗英雄。

固定型思維模式是多麼可怕,它直接影響着一個人的發展與成功。

這兩種思維模式在體育界、商業界、人際關係、以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中都有驚人的表現。

而讓人驚喜的是作者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固定型思維模式通過培養是可以轉變成成長型思維模式的。

作者說自己原先也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當她發現這個真相後努力去訓練、培養,最終轉變成成長型思維模式。

而且作者指出每個人幾乎都是兩種模式的擁有者,要轉變它就要仔細觀察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固定型思維模式。接受、觀察、命名、教育是作者開出的治療固定型思維模式的藥方。這會讓我們每個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看到了希望。

《終身成長》一經出版就成爲影響美國一代人的心理勵志之作,被無數次引用的成功學觀點。它顛覆了傳統成功學觀點,影響了美國校園教育的創新理念。美國亞馬遜心理暢銷書在榜10年,《時代週刊》《早安美國》《華爾街日報》熱贊,比爾·蓋茨也曾撰文推薦。在中國成爲樊登讀書會特別推薦的書目。

初次在有書聽到這本書之後,我就被書中的觀念深深吸引。對照書中的觀點,我發現我很多時候都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後又多遍翻閱原書,對照書中成長型思維者的做法去學習培養自己的成長型思維,此後自己在對待很多事情上都能擁有成長型思維,自己的工作生活從而變得更輕鬆幸福了。

閱讀這本書,你從事哪個領域的工作,你就可以調到哪個章節去讀,看看自己的思維模式屬於哪種類型,該怎樣掌控自己的思維模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