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開拓史(五):戰爭之王的崛起與衰落》

對於戰爭這件事,我國民衆普遍認同“故國雖大,好戰必亡”的觀點。縱觀上下五千年,歷朝歷代都對竭盡財力民力的戰爭行爲極爲警惕。但凡頻繁發動戰爭的君主,例如秦始皇、漢武帝、明成祖等,即便是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爲之,即便其發動的戰爭對於整個國家民族長遠發展是有益處的,亦免不了被史官扣上一個窮兵黷武的帽子。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戰爭是一種集體和組織互相使用暴力的行爲,是敵對雙方爲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領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戰鬥,它是政治和外交的一種延續。意思是能用其它手段解決的問題,咱就儘量不要使用武力了,都打得兩敗俱傷,或者一片廢墟焦土那也木得啥子好玩了。

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戰爭的威懾作用要遠遠大於其實際的破壞作用。

主流的價值觀始終認爲,戰爭是一種十分邪惡的事情,它會帶來了無盡的破壞和毀滅,於國於民都是百害無一利。

但凡事總有特例,有些國家,例如美國卻能從戰爭中獲得很大的利益和契機,並以此爲基礎,逐漸發展壯大。

縱觀美國曆史,其實就是一部戰爭發家史,從獨立戰爭伊始,美英戰爭、美西戰爭、美墨戰爭,還有與北美原住民之間的生存地爭奪戰,美國在戰爭中取到了廣袤的生存空間和戰略縱深。而在之後發生的一戰和二戰,美國更是得到了難以估量的財富利益,以及制霸世界的機遇和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表面上說着保持“中立”,暗地裏卻是向交戰雙方大賣軍火,狠狠地賺了一大筆。更爲重要的是,令歐洲打得烽火狼煙,遍地瘡痍的一戰不僅壯大了美國的軍火貿易,還極大的刺激了其國內的鋼鐵、汽車、武器、造船、冶金、化工等領域的發展。也正是得益於此,美國才得以崛起於世界強國之林。一戰進行到了後期,爲爭奪世界霸權,謀取更大的政治利益,美國索性丟棄掉了“中立”的僞裝,直接選擇參加協約國方面對德、奧作戰了。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國內孤立主義盛行,依舊想延續其在一戰時期坐收漁利的作風,兩邊賣武器,躺着賺錢,但無奈被德國的豬隊友日本拉下了水,這才改變了一貫堅持的“中立”原則,轉而投身加入戰爭,但也因此成就了美國,成爲了戰後世界的霸主。

在這裏有必要多說一點,通過對當時一些新聞報道的整理分析,以及某些絕密文檔的解密,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認爲,珍珠港事件是在當時的羅斯福政府有意縱容下發生的,目的是爲了改變國內孤立主義情緒,促成美國參戰。事實上,早在日軍龐大的航母艦隊離港出發前,就有相關的情報被擺放到了白宮的橢圓辦公桌上,但卻被那位身殘志堅的總統閣下給“忽略”了。

說到這裏或許就會有某些“身堅智殘”的公知、慕洋犬開始自行腦補跪舔偉大的美利堅總統心懷天下,慈悲心腸,普度衆生,想要將世界人民儘快從戰火中拯救出來,維護世間的正義與和平,所以纔會忍痛選擇這麼做,真是令人感動的熱淚盈眶,有沒有?

但問題是向來重利輕友,認錢不認親的美國資本家們,當真會選出一個白蓮花般純潔的總統?好,退一步來講,即便其總統是白蓮,但華爾街的那些大佬們真會容忍自己的利益受損?所以我們可以大膽推測一下當時的真實劇情或許是這個樣子:眼看向自己借了大量貸款的英、法等國在德國的進攻下漸漸支持不住,難以計數的貸款很有可能隨着它們的被佔領而打了水漂。華爾街的大佬們這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上下游說積極推動,迫切地希望美國介入戰爭,幫助他的客戶取得勝利,確保自己的利益安全。無奈乎當時美國國內絕大多數的民衆是反對戰爭的,理由是戰爭離他們還很遠。

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因各種戰略物資進口頻繁被美國縮減卡脖子的日本終於無法忍受,決定搞一波大的,妄圖利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偷襲一舉打垮美國。這就是傳說中的瞌睡遞枕頭——正是時候。

一直苦於找不着介入戰爭恰當時機的美國高層又豈會放過如此天賜良機?借勢而爲,順風而動,通過一場自導自演的悲劇收攏民心,凝聚士氣,然後掉上幾滴眼淚,發表一番深情沉痛地演說號召民衆參戰復仇,對於羅斯福這種老謀深算,心機深沉的老政客來說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於是,一場經過精心策劃,衆星粉墨登場的“珍珠港恩仇錄”上演了。

當然了,以上的內容純屬虛構推測,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珍珠港事件就是美國故意爲之的事情,但有一點無可否認的是,就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前不久,當時在珍珠港內長期停泊的三艘航母恰好都外出執行任務了,其中一艘航母本應該在偷襲之前就返回港口的,可誰知半路上遇到海浪,只好停靠了一段時間,就是這麼幸運而又神奇的躲過了這場災難。

總而言之,珍珠港事件後,美國終於如願以償的參戰了,而且是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以一種懲奸除惡的正義者姿態參戰了。戰爭的結局不言而喻,美日兩國的國力根本就不在一個等級,也許一開始日本可能會取得一些優勢,但是隨着美國國內強大的軍工業開足馬力,相對而言缺少資源,小國寡民,又深陷中國戰場,戰線拉得極長的日本又豈能與之抗衡,落敗是早晚的事情。

揍服了日本,幹敗了德國,二戰後的美國憑藉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成功取代了英國人,騎在歐洲“盟友們”的脖子上確立了其資本主義世界霸權地位。新建立的佈雷頓森林體系,以美元爲中心的資本主義貨幣體制代替了以英磅爲中心的資本主義貨幣體制,從此世界金融中心從倫敦變爲了紐約。

戰後美國在經濟上成立關貿總協定,企圖控制世界市場,政治上通過各種手段,一度操縱聯合國,而在軍事上則是積極推行霸權主義政策,除了與蘇聯爲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大搞冷戰之外,還不斷干涉別國內政,引發地區局勢動盪,例如分裂德國並扶植西德、獨佔日本、幫助蔣介石挑起內戰、發動侵朝、侵越戰爭等。

可以說,美國是一個真正的戰爭之王,一個從來沒有停止過戰爭的國度。有人也許會不禁發問,爲什麼美國人如此的尚武好鬥,全球各地到處挑撥是非,引發動亂?

有種觀點是,之所以美國人如此戰鬥是因爲好些個美國白人是壓根就是罪犯的後裔,他們的骨子裏蘊含着嗜血暴戾的邪惡基因。個人以爲,這種妄圖用單一答案解釋複雜問題的不負責任做派純屬啥扯淡。

類似血統基因的問題只能作爲“人之初性本惡”觀點的佐證,卻無法解釋其好戰行爲的原始動力。因爲即便是再兇狠的惡霸,也不會整天閒着胃疼去打一些無所謂的仗,之所以不斷地發動戰爭,引發動盪,還不是因爲有利可圖。就拿中東地區的亂局爲例,正是美國爲了自身利益的刻意爲之。因爲只有一個混亂分裂的中東才符合美國的利益,中東越是動亂,美國就越是收益。

首先,中東的混亂可以刺激美國對這個地區的武器出售,讓那些在美國國會里有巨大影響力的軍工企業大賺特賺。衆所周知,多年來深處區域劇烈動盪之中的中東產油國一直是美國武器的大買家,一旦中東沒有了衝突充滿了和平,美國的武器在這裏也就沒有市場了,這是美國的軍工企業所不樂見的局面。還是那句話,“擋人財路,形同殺人父母”,所以保持中東的持續混亂和動盪是深受軍工企業影響的美國政府的中東政策選項。

另外,中東的混亂還可以讓該地區國家彼此鉗制,從而難以產生一國獨大的現象,方便美國對中東事務的干涉甚至操縱。二戰後的歷史清晰表明,任何有志於稱霸中東的本地區領導人都會受到美國的打壓或成爲美國的敵人,例如九十年代的伊拉克,本世紀初的利比亞,以及現如今的伊朗無不是如此。

總而言之,美國是絕對不可能容忍中東地區誕生出一個能夠發號施令的強大國家,換句話來說,混亂分裂且可控的中東才更符合美國的利益。

利益,利益,一切都是爲了利益。

爲了利益,可以不停發動戰爭,干涉他國內政;爲了利益可以不惜殺戮、矇騙、誹謗,壓榨除他們以外所有的人類。

好在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作惡者終將會受到其惡的反噬,觀現如今的美國,國內疫情蔓延、種族歧視嚴重、貧富差距加大、社會持續動盪,各種衰敗之勢已十分顯著,很難想象假如持續衰敗下去,沒了強大的軍力、國力做支撐,作惡多端的美利堅又會遭遇到怎樣的結局?

值得期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