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和情感是創作的靈魂

偶然,我讀到作家許地山的一篇短文《蟬》,甚是被觸動。

先來看看原文《蟬》。

急雨之後,蟬翼溼得不能再飛了。那可憐的小蟲在地面慢慢地爬,好容易爬到不老的松根上頭。松針穿不牢的雨珠從千丈高處脫下來,正滴在蟬翼上。蟬嘶了一聲,又從樹的露根摔到地上了。

雨珠,你和它開玩笑麼?你看,螞蟻來了!野鳥也快要看見它了!”

作家許地山先生,筆名落華生(落花生),出生於臺灣一個愛國志士的家庭。

許地山先生不僅是上世紀20年代“問題小說”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以及“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之一。

讀着這113個字的短文,讓我不禁想起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之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應該有屬於它的靈魂,或者說精神內核。有靈魂,有精神內核的一切,纔是鮮活,更是有生命力。

《蟬》這篇短文,我深深地被作者的寫法振動。

許地山先生在整篇文章裏,用詞極其樸素,沒有用任何華麗的詞藻,也沒有用多餘的贅詞堆砌。但是,讀着每一個文字的時候,人的情感卻隨着這隻“蟬”的跌宕起伏的命運,內心風起雲湧。

蟬,不由選擇地落入急雨後的窘迫之境——急雨打溼蟬的翅膀,讓這隻原本可以飛翔的蟬不得不慢下來,只能爬行而生。

蟬以爲爬到不老的松根上,就找到可以依存的希望,誰知,冷不防地又被松針上也掛不住的雨珠,再次從高處打下來。

這滴小小的雨珠,在松樹與地面的高度差之間,在作用於地球引力下,雨珠卻成爲蟬的滅頂之災。

許地山先生僅用一個“嘶”字,把蟬的驚嚇、沉重和無力都生動地描寫出來。然而,蟬又再次從樹底“露根”摔下來,這個“摔”字,把蟬的命運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113個字,每一個字,寫得恰到好處。將一隻落難的蟬,最後的命運形象地展現:它可能被螞蟻或野鳥當食物。

《蟬》寫得很細膩,包含着內在悲憫的情感。我們普通衆生何嘗不是這一隻蟬?在每個人自己的命運裏,感受着無力、無助和無奈,跌撞着走着。

這也和許地山先生自己的命運契合,就像他在《空山靈雨》中說道:“自入世以來,屢遭變難,四方流離,未嘗寬懷就枕。”

所以,《蟬》爲何打動我?因爲創作的靈魂很重要。

靈魂是什麼,是細節,更是情感。真情實感最能產生共鳴。

從許地山先生的《蟬》,我學習到:細節和情感不僅是創作的靈魂,也是寫作者功力的底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