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15個教育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1.酸葡萄效應

因爲自己真正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產生挫折感時,爲了解除內心不安,編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緊張,減輕壓力,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等消極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例子:當自己沒有被這個機構錄取時,就會說這個機構工資不高,或者是文化氛圍不好。

2.甜檸檬效應

人們把個體在追求預期目標而失敗時,爲了沖淡自己內心的不安,就百般提高現己實現的目標價值,從而達到了心理平衡、心安理得的現象。

例子:當別人有你男朋友,自己沒有男朋友時,就會說:我這麼美,沒有人配得上我!

3.首因效應

也稱最初效應,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後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

例子:第一印象。

某學生第一次聽一位老師上課,覺得這位老師講得不錯,就覺得以後這位老師的授課也挺好的。

4.近因效應

也稱最近效應,在總體印象上,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

例子:某對男女朋友吵架了,因爲男朋友就這一件事欺騙了她,她很生氣的說:“原來你一直都是騙我的。

5.社會刻板效應

把一羣人的特徵加以總結,然後把這個特徵強加到這個羣體中的每一個人身上,忽略個別差異。

例子:南方人都細膩,北方人都豪爽。男人都勇敢,女人都細膩。

6.暈輪效應

又稱光環效應,當某人具有某種特徵時,就會對其他特徵作相似判斷。當你看到某人有某種特徵時,就看不到其他特徵。

例子:情人眼裏出西施,愛屋及烏,一好百好,一壞百壞。

7.登門檻效應

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爲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都不願接受較高較難的要求,因爲它費時費力又難以成功,相反,人們卻樂於接受較小的、較易完成的要求,在實現了較小的要求後,人們才慢慢地接受較大的要求。

例子:借錢,先是1元,後來是10元,後來是100元,再後來是1000元,慢慢會答應其更多的要求。

8.教師期望效應

即羅森塔爾效應,又稱爲皮革馬利翁效應,認爲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傳送給學生,學生會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爲。

皮格馬利翁:指一個國家的國王,也是一個雕塑家,沒有妻子,因爲現實中沒有符合自己想要的,所以就雕塑了一個女雕像,想象爲自己的妻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雕琢,終於有一天感動了上帝,上帝就把這個雕塑變爲了他的妻子。

9.霍桑效應

又稱霍索恩效應,是當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爲被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爲傾向的反應。

例子:當自己走在醫院走廊,兩旁坐滿人,他們對你行注目禮,會發現自己走着走着就不會走路了。當男生髮現有美女在觀察自己時,會走得擡頭挺胸的。

10.寬大效應

一般來說,個體對他人往往是積極的肯定估計高於消極的否定估計。

例子:覺得這個人無所不能。

11.南風效應

又稱南風法則、溫暖法則,他告訴我們溫暖勝於嚴寒。

拉封丹的寓言故事

12.巴納姆效應

也稱星座效應,認爲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任然認爲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樣的人。

例子:某人看着一個描述白羊座:誠實、善良、真誠,即使自己不是白羊座,也會覺得這不是描寫自己的嘛。

13.結伴效應

個人活動由於有他人蔘加導致效率變化。有兩個表現:由於有他人增加會導致效率提高,或者是由於有他人增加導致效率下降。

例子: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沒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14.責任擴散效應

指當發生了某種緊急事件時,如果有其他人在場,那麼在場者所分擔的責任就會減小。

例子:中國式過馬路,法不責衆。

15.投射效應

指因個體具有某種特性而推斷他人也具有與自己相同特性的社會心理現象。兩種表現:一是有人總是從好的方面來解釋別人的言論和行爲,二是有人總是從懷的方面來解釋別人的言論和行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