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嘆逍遙樓

逍遙樓是桂林的一座名樓,不少人說能與鸛雀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相比。

怎麼比不知道,但四大名樓的詩句卻難能比肩。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孩子們都能熟背如流。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王勃的《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崔顥的《黃鶴樓》中“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也讓很多人耳熟能詳。

有關逍遙樓的詩句,是在到了逍遙樓後纔開始找、開始讀的。宋代劉克莊的《湘南樓》中有句“一笑聊寬故國愁”,元代伯篤魯丁的《逍遙樓》中寫道“牧笛殘雲外,漁歌落照中”也頗顯意境。

實實在在站到逍遙樓上時,猛然發現,什麼幾大名樓,什麼詩詞歌賦,都是過眼煙雲,唯有一副匾額上的“逍遙樓上觀日月,東西巷中話滄桑”,才正合此情此景。

逍遙樓始建於唐武德四年,由桂州大總管李靖最早修建,爲桂州城之東城樓,因莊子著作《逍遙遊》而得名,上置顏真卿所書“逍遙樓”石刻碑一方。登樓可鳥瞰灕水諸峯。歷經唐、宋、元、明、清上千年風雨滄桑,逍遙樓究竟遭遇過多少次磨難?經歷了多少次毀損與重建?能查到的資料顯示,1949年之前,逍遙樓毀損重建就達八九次之多。命途多舛的逍遙樓,讓人們透過桂林秀麗的風光,看到曾經迴盪在優美山水之間的血雨腥風。

而現在人們登上的逍遙樓則是2015年重建的,而位置也移到了離原址較近的解放橋橋頭濱水生態廣場平臺上,爲二層三檐樓閣式景觀建築,高約24米,長寬各22米,建築面積630平方米。

幾次沿灕江徒步,都遇見了逍遙樓。一則太喜歡江水,捨不得遠離,一則此樓不大顯眼,就連試着拍照也找不出合適的角度,就和路人一樣與逍遙樓擦肩而過了。

這次能登上逍遙樓,應該感謝那個狀元廊。在靖江王城南東西三門,分別能見到三元及第、狀元及第和榜眼及第,而姓字名誰卻無從得知。有人說東西巷東南側,有個狀元廊,詳細記載着這些名人。於是,循着地圖就來了。看完狀元廊,再往前走,有一門,門前一匾,上書逍遙樓,竟可以免門票進入。

進樓有人值守,只是提醒戴上口罩,沒有阻攔的意思。樓內遊人寥寥,一樓牆上掛着幾幅字畫,轉着看看,沒什麼感覺。沿西側木質樓梯上樓,廊牆上掛着的正是“逍遙樓上觀日月,東西巷中話滄桑”,不由心有慼慼然。

從樓上下望,院內一條石凳,兩個老人,靜靜坐着,偶爾聊上幾句,大多時間默默相對,那一個逍遙,着實讓人羨慕。南側的馬路上車來車往,行人匆匆,沒有誰能停下來,多看一眼這座逍遙樓。一段字正腔園的導遊詞被人朗誦着,聲音傳了過來。轉回頭來,幾個年輕女子面朝灕江,手棒文件夾,一字一句認真讀着,一個年齡稍大點的領導模樣的人,一邊聽着,一邊隨時打斷、糾正着讀音。悄悄退出來,把逍遙樓讓給了她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