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母親告訴汪曾祺:在困境中尋求快樂,是一種情趣和希望

想起小時候的冬天,一家人喫過晚飯,圍着一個裝滿木炭的大火盆坐一圈,很有興致地聽小腳的外婆,盤着腿講她小時候的故事。木炭燒出的紅色亮光,照得一家人的臉通紅通紅地,也映得外婆帽子上的那顆假的綠寶石,越發地璀璨。

暖和,溫馨的記憶,常讓我想起一句溫暖的話: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這句話出自於作家汪曾祺。汪曾祺的作品很有煙火氣,他的文字樸素溫暖,會直達人性的深處,給人心以寬慰。因爲“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我希望成爲一個溫柔的人,因爲曾被溫柔的人對待,深深瞭解那種被溫柔對待的感覺。”

最初溫柔待他的人是他的母親們,一個生母,兩個繼母。

從汪曾祺《我的母親》中可以看出,三位母親都有很高的素養,她們對他小時候的愛,影響了他後來的人格塑造,成就了他人生高格局的魅力。

01,母親們的善良、溫柔、賢淑和愛,教會了汪曾祺感恩的心。

《我的母親》中有很多的細節,表達了母親對孩子的愛是默默奉獻而毫無怨言。

汪曾祺的生母得了肺病,怕傳染自己的孩子,就把自己鎖進一間小屋。就算沒有能力,就算捨棄自己,也要義無反顧地保護自己的孩子,因爲她是母親。

80幾歲的“小新娘子”還能記住汪曾祺生母對她曾經的好,說明他的母親待人和善。一個母親的善良有愛會感染孩子,使他長大後會成爲一個善解人意的良人。

繼母雖然是後孃,但是“娘很喜歡我。”娘會“摟”着“我”坐同一輛麪包車;“我”還會拿着安息香,“偎”在孃的懷裏。一摟一偎的肢體動作,就把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表達得淋漓盡致。汪曾祺因生母過世而缺失的那份母愛得到了彌補,失而復得的愛更會使孩子感到珍惜和知足,他會心懷感恩,永記在心。

“我上小學時,大便憋不住,拉在褲子裏,繼母二話沒說,趕緊燒水,給我洗了屁股。又幫忙擦乾淨了,讓我圍着棉被坐着。接着就給我洗襯褲刷棉褲。她不但沒有說我一句,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連眉頭都沒皺一下,這可是後孃誒。

愛沒有界限,只有細節。愛的細節基礎是善良,一個善良有愛的母親,對孩子以後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至關重要。

善良和感恩,會把苦難放下。

02,有愛有尊重纔會心生溫暖,才能夠自信地面對苦難

《我的母親》中講到,他第三任繼母任氏娘,對孩子們很客氣,她稱呼汪曾祺爲“大少爺”。“大少爺”雖然只是一個稱呼,但會讓小輩的汪曾祺心中,有在乎和被重視的感覺,會心裏暖暖,會開心和自信。

禮貌是尊重的基礎,愛是在彼此尊重的互動下產生的。

他也很尊敬和感激任氏娘,是任氏娘伴隨他的父親走過了漫長的,很艱苦的滄桑歲月。

那些在艱苦歲月中依舊陪伴我們的人,是照進我們生命中的一束光,這束光是希望,支撐我們有勇氣面對苦難。

03,母親告訴汪曾祺,對於苦難有另一種解釋,在困境中尋求快樂,是一種情趣和希望

生母生病以後,被困在一間小屋裏,她不但在屋裏練習寫“大”字,還養了很多紅色的海棠花,身體好一點,會很有雅興地喊隔一堵短牆的鄰居:“小新娘子,過來過來,給你~朵花戴。”

因爲母親知道,她的孩子在屋外面等着她,她要把身體養好才能去見他的兒子,對愛有期待,她才很快樂

苦中作樂,是母親給汪曾祺先生又一個人生啓迪。

無論在何種逆境,都要保持着對生活的熱愛,用細微點滴的溫暖去對抗冰冷的命運,因爲,希望就在前方,有希望就會很美好。

所以,汪曾祺在鄉鎮農科所接受勞動改造的時候,起豬圈、刨豬糞、背糧食、去果園搞種植,每天又髒又累,但他卻想方設法在艱難日子裏找樂子。他會把果園的殺菌劑比喻成“很好看的天藍色”;他採到一個大蘑菇會高興不已,因爲可以給家人做一碗湯。

他在《人間草木》裏寫到:“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

有人評價:汪曾祺像個捏糖人兒的,又好玩又俏皮,他筆下的生活再艱苦,也讓人覺得甜絲絲的。

逆境中,要學會放下苦難發現美,這樣,生活才處處充滿陽光,充滿希望。

04, 最後

作家凹凸這樣評價汪曾祺:“我愛讀汪曾祺到了這般情形:長官不待見我的時候,讀兩頁汪曾祺,便感到人家待見不待見有屁用;辣妻欺我的時候,讀兩頁汪曾祺,便心地釋然,任性由他。”

是的,汪曾祺有這樣的人格魅力。

他有趣有愛有溫度,他通透豁達,內心安定,他對生活不悲不喜,不怨不怒,他是個溫情的樂觀主義,他覺得人活着很有樂趣。他說,“人生一定要,愛着點什麼。”

學會感恩,放下和簡單,無論遇到多大的苦難也會自信和快樂。這些高格局的覺悟,應該源於他有愛的母親們,是她們告訴汪曾祺:只要有愛,人間值得。

因爲母親,我們人間值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