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第二十九品威儀寂淨分

學習《金剛經》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淨分

原文: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白話直譯:

  佛告訴須菩提:“如果有人說:‘佛陀有什麼稀奇?他還不是跟我們普通人一樣,有個身體,需要兩腳走來、走去,有時候還需要坐下來休息,還需要躺下來睡覺。’有這樣想法的人,他就是未能瞭解我所說“如來”兩字的真正含義。

  爲什麼呢?因爲他們不知道,我的肉體身只是方便度化衆生的工具而已,只因衆生迷昧於六道輪迴,只能看到有形假相,不能看出無形寶相,所以我才應化一個肉體身來度化衆生,但我的無形真身遍滿虛空,哪有去?哪有來?哪有坐?哪有臥?因此沒有所謂的來,也沒有所謂的去,這纔可稱爲“如來”。”


悟:

這一品標題中的“威儀”,是指行、走、坐、臥四種形象。那麼“威儀寂靜”應該是說這四種形象已經不存在了,只剩安詳心淨。

對於衆生和世尊來說,都具有行、走、坐、臥的形象。但是,對於如來卻沒有。

“世尊”、“佛”、“如來”雖然都是釋迦牟尼佛的稱號。但是,仔細來看,其中的含義有些不同。佛有三身。“世尊”是對釋迦牟尼的報身,也就是肉身的稱呼。“如來”是指圓滿清淨的“法身”。而“佛”是爲了方便度衆生,應景而生的千千萬萬的化身。

爲什麼說如來沒有四威儀?因爲如來就是圓滿無礙的自性道體,遍佈整個宇宙虛空,與虛空同在。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如如不動,哪裏還有來去?

如來如去的是清淨心之外的虛妄。“如來”用現代漢語講就是好像來了,自然也就好像去了。那麼來去之外,必定還是那顆無礙的淨心。

比如,好心給別人幫了忙,她卻對我所做的事不夠滿意而加以指責。於是,我便產生了委屈、氣惱、厭煩的情緒。當朋友安慰、開導之後,我又感到輕鬆、釋然。如果我原本清淨的心是一片晴空,那麼這所有的情緒就是飄過晴空的浮雲,浮雲是不會長久停留的,過去之後,依然是明淨的萬里碧空。

這或許就是如來境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