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詠歎調(續)

昨天傍晚,寫了一篇懷念朋友的文章《藍色詠歎調》,引子是一棵枯樹(圖一)被人漆成藍色。經瞭解,當地朋友說,可能是懷念什麼人吧。於是,聯想到近日剛剛走了一個三十多年的朋友李耘先生,借題發揮,又深深地悼念了一把!

不料,寫畢不到半天,竟然得到多多點評,觀者在私信交流等不同處,於我溝通,闡述對於藍色的各種看法,頗覺得隱瞞不報有點兒可惜,遂將有代表性的幾則彙報如下:

1 藍色的海,不僅僅是深處藍色,還有洶湧的白浪波濤;2 中國人習慣黑白二色是喪色,故見之憂傷,與藍色無關;3,藍色是大海,是蒼穹碧空,本來透亮,並不憂鬱;4,藍色的象徵不可一概而論,深藍色憂鬱,淺藍色明快……藍色也各有各的色段,各有各的說道;5,法國與俄羅斯國旗之紅藍白與意大利國旗的綠白紅對比,藍色是與綠色有不同的象徵;6,人是先入爲主的,心情好不好,看藍色、看白色、紫色等等,也許難過,也許會高興……

當然,我繼續自己的看法——藍色是憂鬱、傷感的,但也仔細思考了良師益友們的諸多有意義、有意思的反饋,比較青睞最後一個說法,人心與外境,的確是這樣的關係,人的心在想什麼,就願意在外境尋找寄託,找答案和鑑證,且總是能夠找到心裏想要的東西,並常常不自覺地加工,甚至是牽強附會地應和、添油加醋地應圓滿之。

這既是人類先入爲主的秉性,也是主觀偏好的毛病。

從文章中,大多數人都做出了這樣的判斷:一個人孤獨在外,觸境傷情,多愁善感,憂鬱糾結!於是,家人和朋友也在點評之時,都一致擔心和勸慰,其中,尤其逝者的夫人的安慰話,讓我內心倍受感動震撼。她說了幾層意思,主要是讓我節哀順變,囑咐我千萬不要像三年前那樣,失去了老父親以後,長長地陷於情感中,走不出來。

嗨,一語點醒夢中人,讓我回憶起與逝者相關的另一個事兒。

老爹於2017年春末,因病故去,難過得我痛不欲生。“七七四十九” 天過去了,一向比較活躍的我,依然不想參加任何社交活動,甚至連多年的老朋友也不想見;平時基本是家、單位和學校(週末北師大上課)——“三點一線”。幾位老朋友(其中就有逝者李耘)特別擔憂我的狀態,於是非得要求我聚一聚,尤其是一位老大哥還特意打來電話,強調是給我補過生日,讓我走出心理低迷,要求我安排時間,且必須攜夫人出席。

那天晚上,於生日宴會上的我,儘管是主角、是中心,但一開始依然是鬱鬱寡歡。隨着時間推移,酒過幾巡,大家都展示了送給我的禮物——嵌入我名字的詩書字畫、我平時喜歡喝的酒和十分特別的生日蛋糕,而且一位老兄還在還在飯桌上激情四溢地朗誦我的一首詩(三十年前的作品,後曾在李耘作爲總編的雜誌上發表),等等。

我心裏有數,我非常感動!

這都是哄我開心,當時我眼睛裏噙着淚水,心裏反覆嘀咕着並詰問自己:如此深情厚誼,你何德何能享有,你又如何加倍償還啊?

自父親歿後五十多天,沒有笑模樣了,當時表現得也不足夠好,想起來老爹——笑着笑着就哭了,可是看到自己的鐵哥們兒,又怕讓大家難堪——哭着哭着又笑了……那天散場很晚,意猶未盡,有的人提議要爲這個日子建一個羣,於是,不約而同,託付給衆人心中的大才子李耘親自操刀。

“1757鐵羣”,就是這樣出現在網上了,不知內中緣由的人會覺得這個名字,平平淡淡,甚無感覺,但我翌日一早看見了,大爲心動。如果去表揚感謝他——這羣名出自他的巧手,不如說出自他的一片真情、一片熱情和一顆匠心獨運的心。

“1757”是日期,而“鐵”字,一則點明我的名字,二則隱喻着堅守、堅硬和堅貞之意;另一個字——“羣”,一是網上建羣,二也含括了我孩子媽媽名字中的一個“羣”字。

當下的“鐵羣”,今非昔比,早已穿越了這緣自兄弟情誼的初心所規劃的圖景,而且初始十幾個人員之規模早也已翻了幾番,其運作內涵也更是超越了本來動機。這樣的狀況,無論羣主李耘與我,還是早期加入者,沒有人會預料到;進一步說,三年之內的鐵羣,還孵生了線下鐵竈、弘毅樂學書院等學習平臺,良師益友們聚集一處,線上線下,日進一卒,日日精進,認認真真地弘揚國學、學習經典,甚至還將以此爲文化背景和人力基礎,成立教育諮詢公司。

五祖弘忍大師曾作偈子云:“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之前的同名文章裏,不意中帶出來一個細節和一個人,以及一句話。我的忘年交劉利紅,曾是京城培訓界的年輕的“老革命”,近二十年,她作爲我的非合同關係的經紀人,給我的兼職培訓師生涯予以了多多指教和幫助。“1757鐵羣”組織線下學習時,她與羣主李耘先生自然就有了微信來往。雖然線上線下接觸並不頻繁,利紅很是欽佩李耘先生的爲人和才華。逝者走後,利紅知道了,她私信跟我說:“心裏頭難過得幾乎受不了,一定要具體做一兩件事情以示敬慕和哀悼。”

李耘生前常年任某機關雜誌的專職總編,也是蜚聲朋友圈內外的硬筆書法大家,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朋友圈達人和大咖。他每天都有不止一篇的上稿,圖文並茂,思想性和藝術性皆爲上上乘,堪稱篇篇是精品。

利紅女士憑着愛心、慧心和職場精英的敏銳,決定自己出資印刷李耘先生兩年以來的朋友圈圖文,然後送給李耘先生的夫人,留作紀念。

利紅女士此舉讓我極其感動,遂於昨天寫文時隆重弘揚了她。不曾想,獲得“1757鐵羣”裏面多位良師益友響應。他(他)們都是是職場精英,社會地位也都不比逝者低,甚至說,僅僅憑一個羣主的名頭,也不一定會有多少人爲之傾倒,但是,我還是那句話,大家都緬懷李耘先生的溫良恭儉讓,尊敬他那顆善解人意的好心!

值得明確解讀的是,利紅把李耘先生的朋友圈集子命名爲《爲人民服務》,是深有用心的!這不僅僅是李耘先生生前手書的《爲人民服務》硬筆書法作品,使他一舉成名,主要還是逝者幾十年裏,一直秉持服務於他人的做人理念,不管是常年的老朋友,還是僅僅見過幾面的陌生人,都對他欽佩有加,所以贏得了成百上千人的認可、敬重和懷念!

師大鐵陀寫於西澳2021.1.1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