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有書: 冥想和正念入門指南

——· 關於本書 ·——

日常生活中一切活動都圍繞大腦活動展開,因此訓練大腦和意識自然成爲重中之重,冥想就是其中一種。它的用途很多,但必須親身實踐、在體驗中學習。本書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爲讀者介紹非常簡單但同時影響深遠的冥想方式。

——· 關於作者 ·——

安迪·普迪科姆是註冊醫療諮詢師,同時也是一名正式的佛教僧人。他開創的冥想訓練使得他爲世人所知。安迪在2004年回到英國,建立了headspace公司。他建立公司只爲了實現一個很簡單的想法,那就是去掉籠罩着冥想的那股神祕色彩,使得更多普羅大衆能夠有機會接觸到它。

——· 本書金句 ·——

1. 冥想不是爲了改變你,使你變成另外一個人,甚至不是爲了讓你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它關注的是意識和理解能力的訓練,瞭解自己爲何有這樣的想法和感受,並且在此過程中獲得高度透徹的感知。

2. 正念強調的是現在,是專心致志地感受當下。這意味着將大腦放鬆到它最自然的狀態,拋開一切雜念與偏見。

3. “當你坐下來冥想的時候,你的大腦就像這麼一匹野馬。”他說,“你不要以爲,只要你像個雕塑一樣坐在那兒開始所謂的冥想,就能突然之間讓它老老實實地待在原地。所以說,當你和這匹野馬一起坐下來的時候,你得多給它留點兒空間。與其急着奔着冥想的目的而去,不如讓精神安定下來,放鬆一點。着什麼急呢?”

4. 真正的幸福感是沒有悲喜之分的。冥想追求的不是那種快樂。如果你想要的是那種快樂,隨便找個派對去去就好了。我說的這種幸福感,是一種無論在什麼樣的情緒下都能泰然處之的能力。

5. 這能讓你磨鍊一種更開放的心態,在這種心態下,你能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情緒的本質上,而不是僅僅憑着以往的經歷,簡單地把情緒貼上或好或壞的標籤。

——· 核心內容 ·——

一、冥想之路

作者安迪曾是運動學專業的一名大學生,在感覺到自己無力控制腦中紛雜的情緒與想法之後,重新拾起了十一歲時曾和家人一起嘗試過的冥想,並最終決定退學,隻身一人前往亞洲成爲一名正式的僧人。他的老師警告他說,這個決定將會使他後悔終生。但回過頭看,安迪覺得這是自己做過最正確的決定。

安迪發現,很多現代人對冥想感興趣,多是因爲他們想要學會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提升人際關係質量、獲得自己心中的一片淨土,而非想要尋找真正意義上的頓悟。但同時安迪也發現,自己身上的一襲僧袍難以避免地裹挾了太多宗教因素,使人們覺得難以接近也不願意接近。而現存的關於冥想的教學體系又太過浮躁,人們從零散不成體系的練習方法中根本不可能學到真正的冥想。因此他選擇入世,帶着“將冥想引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想法和願望,創立了headspace公司。

二、開始之前

在正式介紹學習冥想的三個步驟之前,作者提出了幾點重要提示,併爲讀者理清了幾個重要概念:

第一,冥想的用途很多,可以作爲醫療手段,用於心理調節以及人際關係的提升等,但是它真正的價值取決於你學習它的目的,即你爲什麼要學習冥想。這個目的既要明確又不能侷限;

第二,日常生活中一切活動都圍繞大腦活動展開,因此訓練大腦和意識自然成爲重中之重;

第三,冥想必須親身實踐。冥想只能在親身體驗中學習,否則其他一切都是空談。

幾個重要概念:正念(mindfulness)強調的是當下,專心致志地感受當下。這意味着將大腦放鬆到它最自然的狀態,丟開一切雜念與偏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達到正念的狀態,但冥想(meditation)是達到正念最簡單的途徑。

而淨地(headspace)則是練習冥想之後獲得的結果。與一般意義上的幸福感不同,淨地帶來的幸福感是沒有悲喜之分的。無論是喜是悲,你都能感受到這種幸福感,即中國人常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悲喜可能無法改變也無法逃避,但通過練習,你能在這些紛雜的悲喜之下找到一塊安穩的淨地。

三、練習與實踐

冥想的方法很多,此處限於篇幅,僅摘取其中一個供大家體驗。

十分鐘練習法

第一步:預備工作

1.找一個舒適的地方坐下來,背部保持挺直;

2.保證在接下來的冥想過程中,你不會被別的事情所幹擾(關掉手機);

3.開始十分鐘的計時。

第二步:漸入

1. 深呼吸五次,鼻孔吸氣,嘴巴呼氣,而後慢慢閉上雙眼;

2. 注意力集中在生理感官上,感受壓在椅子上的身體以及放在地上的腳;

3. 自上而下審視自己的身體,感知哪些部位覺得舒適放鬆,哪些部位覺得不適緊張;

4. 感知自己的感覺。比方說,現在你的心情如何。

第三步:關注你的意識

1.感知在一呼一吸之時,你身體的哪個部位感受最明顯;

2.感知每一次呼吸時你的感受,感知每一次呼吸的節奏,感知它是長是短,是深是淺,是急促還是柔和;

3.關注每一次呼吸時上升和下降的起伏,並輕輕地默數。一次上升或下降數一個數,一直數到10爲止;

4.重複這個過程5-10次,視你的時間充裕程度也可繼續多做。

第四步:漸出

1. 放下一切關注。紛繁也好,安靜也好,任由你的意識發展20秒鐘;

2. 讓意識回到壓在椅子上的身體和放在地板上的腳;

3. 慢慢睜開眼睛,在你覺得合適的時候即可站起來。

四、融入日常生活

雖然坐下來安安靜靜地冥想能夠帶來諸多好處,但只有將練習引入日常生活之中,人才能真正達到正念。因此本書分別通過幾個小故事和解讀,介紹了四種不同情景下的練習方式,分別是喫飯時的冥想(eating meditation)、走路時的冥想(walking meditation)、運動時的冥想(exercising meditation)以及睡覺時的冥想(sleeping meditation)。

五、一點思考

冥想、正念、催眠、瑜伽、內觀……近幾年,有很多新概念、新事物湧現,甚至成爲一種流行時尚。但背後的實質,似乎跟老年保健行業的興起有一些相似之處——有市場需求,又有消費能力,商品供應就應運而生。

既然是商品,就免不了包裝和營銷宣傳。於是談到“療效”,“神奇” 往往是不夠的,“包治百病”似乎已成爲主流的暗語。實際情況呢……

筆者忽然想起知乎上的一個熱議話題:爲什麼有些人開車到家後會獨自坐在車裏發呆?

有個高票答案是:每天下班,車前是功名利祿,車後是柴米油鹽,中間的你,只得片刻的安靜。

所以我想也許這很多東西,其實都是方法,或者途徑。我們真正需要的,也許只是停下來,享受片刻的安靜。

明白這個,也許更有助於我們合理、充分地利用各種商品,讓我們從這本書中收穫更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