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交朋友那些事兒

今天小組內聊到孩子與交友的話題,想起熟悉的一幕,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應該是在小學中高年級),也有過一段交友,社交的困惑,回顧和分享了下當時的大致交流模式,孩子逐步具備社會性初期所遇到的困惑應該也是具有共性化,故做了個記錄。

孩子通常會苦惱,別人有好朋友結伴,我好像還沒有好朋友,我也想有形影不離的朋友一起走

我記得當時和孩子說的是:找到,遇見好朋友,是一種特別奇妙的感覺,你會感覺到互相喜歡欣賞,這樣的朋友會有長久的友誼,但也不知什麼時候會出現,有的人一輩子好朋友在幼兒園認識的,有的人在成年後,有的人在讀書階段。做自己,順其自然,出現了你會有感覺的。同時舉例給她聽,你看媽媽的好朋友(土兒也知道)就是高中的同學,我們現在維繫了大半輩子的友誼。

家長或孩子通常覺得不想和***做朋友,因爲ta的學習成績,或習慣品行不夠好,擔心自己會受影響。

交友和成績等,可以是兩個獨立的話題。有些孩子的習慣品性,我們會擔心影響到孩子,這個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不過,在與孩子的溝通中,可以換個角度聊聊。因爲每個行爲偏差孩子的背後都有令人心疼的一面,我們可以不選擇和她走近做朋友,但我們需要對她多一些理解和善意。

每個行爲偏差孩子的背後都有令人心疼的一面,—有些成績差,習慣差,有的是爺爺奶奶帶,有的父母忙於生計或分開了,孩子是關係,家庭背景,條件資源之下的產物,是無辜也可憐的。同時能夠讓孩子增加同理心和感恩,我們每一個能被父母親好好管教養育的孩子都是幸福的。

當孩子說,我沒有好朋友,家長會想很多:那她會孤單嗎?是什麼原因導致失去了原來的好朋友,跟我(是不是給了一些建議)有關係嗎?

接納自己對號入座,也接納孩子可能體驗孤單,都可以理解成一種特別的收穫?生命具有自我糾正調整療愈的功能。不用太細糾結。衝突矛盾,挫折困難,解決問題,也是給孩子們機會去練習更高級的社交技能,獨自去獲取探索真正的友誼的過程。

再回到那句老話:擔心不如祝福。相信孩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