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的消費觀

      人們常說三觀不合。所指的三觀,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成長經歷或多或少的都會影響價值觀的形成。而價值觀又很大程度的影響人的消費觀。

        從小農村長大,所謂的消費觀就是省錢,節約,儲蓄。那時候,村子裏人都很窮,也都沒有多少錢,每個人都勤勤懇懇的勞作,收入的大多數都優先拿來存款。存款供孩子讀書,存款蓋房子,存款添置大件。簡單,卻也實際。小孩子,基本沒有什麼消費的概念,如果說有的話也就是有幾個硬幣的零花錢,其他的大一點面值都要上交,就連壓歲錢都要收走,美其名曰存着交學費。

        隨着年齡的增大,收入的增加,經濟條件的好轉,初中大部分都寄宿或者縣城租房生活。背井離家,爲了應急,也爲了可以有一定的獨立生活能力,會有一點零花錢,自己可以支配一些,買些學習用品,或者一些小玩意,小零食。經常買一塊錢的葵花籽,然後學習之餘,可以嗑一嗑,舒緩緊張的學習,安慰貧乏的生活。

        再然後就是高中,很多人都滿16歲,有了自己的思想,多數已經獨立求學,或者有個洗衣做飯的老人照看,更多的衣食住行都要自己來,口袋裏錢多起來了,消費的東西也多起來:有了自行車,買好一點的運動服,球衣,好點的羽絨服,甚至開始在外面有了娛樂。雖然沒有電影,但是網吧,看碟片什麼的開始流行,能支配的東西越來越多。

        走過高考的獨木橋以後,徹底的背井離鄉,開始一個人獨立的生活。買一兩件名牌,或者勤工儉學,偶爾的同學小聚,然後談個戀愛什麼,消費也開始多元化。不過尚有背後家的支持,也算是豐衣足食,衣食無憂。

        畢業之後,就開始了一個人的跋涉人生。自足自己,自己養活自己,雖然一人喫飽,全家不餓。不過,大多數都要自己掙錢消費了。開始了打扮,追求,成爲了完全的獨立的個人,一切也開始全部的消費起來。不過還是根據個人能力收入來影響消費。

        最後成家立業,以爲這是人成功的標誌,可以放開,放肆消費,然而消費最悲哀的階段。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新生的家庭,有了生活的顧慮,有了期待的觀衆。有了無奈的軟肋,卻也是最堅硬的盔甲。

消費觀不同,消費人卻無奈,消費無罪,卻也身不由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