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的消费观

      人们常说三观不合。所指的三观,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或多或少的都会影响价值观的形成。而价值观又很大程度的影响人的消费观。

        从小农村长大,所谓的消费观就是省钱,节约,储蓄。那时候,村子里人都很穷,也都没有多少钱,每个人都勤勤恳恳的劳作,收入的大多数都优先拿来存款。存款供孩子读书,存款盖房子,存款添置大件。简单,却也实际。小孩子,基本没有什么消费的概念,如果说有的话也就是有几个硬币的零花钱,其他的大一点面值都要上交,就连压岁钱都要收走,美其名曰存着交学费。

        随着年龄的增大,收入的增加,经济条件的好转,初中大部分都寄宿或者县城租房生活。背井离家,为了应急,也为了可以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会有一点零花钱,自己可以支配一些,买些学习用品,或者一些小玩意,小零食。经常买一块钱的葵花籽,然后学习之余,可以嗑一嗑,舒缓紧张的学习,安慰贫乏的生活。

        再然后就是高中,很多人都满16岁,有了自己的思想,多数已经独立求学,或者有个洗衣做饭的老人照看,更多的衣食住行都要自己来,口袋里钱多起来了,消费的东西也多起来:有了自行车,买好一点的运动服,球衣,好点的羽绒服,甚至开始在外面有了娱乐。虽然没有电影,但是网吧,看碟片什么的开始流行,能支配的东西越来越多。

        走过高考的独木桥以后,彻底的背井离乡,开始一个人独立的生活。买一两件名牌,或者勤工俭学,偶尔的同学小聚,然后谈个恋爱什么,消费也开始多元化。不过尚有背后家的支持,也算是丰衣足食,衣食无忧。

        毕业之后,就开始了一个人的跋涉人生。自足自己,自己养活自己,虽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不过,大多数都要自己挣钱消费了。开始了打扮,追求,成为了完全的独立的个人,一切也开始全部的消费起来。不过还是根据个人能力收入来影响消费。

        最后成家立业,以为这是人成功的标志,可以放开,放肆消费,然而消费最悲哀的阶段。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新生的家庭,有了生活的顾虑,有了期待的观众。有了无奈的软肋,却也是最坚硬的盔甲。

消费观不同,消费人却无奈,消费无罪,却也身不由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