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聲音

中原焦點中16 堅持分享第593天 21.1.18 運動打卡第38天  80-10 /76h 約練挑戰第3周第/次

今早讀書,我在分享時又說到了擴大白而非消滅黑,當我們的白越來越多的時候,相對黑就會變得越來越小,慢慢的,對我們的影響可能也就越來越小了。

正說着了,準備出門的老公說我的不對,黑越變越小,就會越來越細,就像針,反而扎的更疼。

不同的觀點,我竟無言以對。越來越小,越來越細,只能變成針嗎?不能變黃豆,變棉花糖,變頭髮絲兒嗎?

幹嘛非變針呢?可似乎說的也不是完全沒道理,所以就疑惑着去向劉老師求教。老師說,會有變針的可能性,“比如沒有真正的內化,於是硬憋,硬找正向,這樣的擴大白是假白,變小的黑是真黑,某一天爆發會更激烈”,“所以理念和技術相結合才能真正擴大白,黑也會變的細小而柔軟”。

真心佩服劉老師,經他這一解讀就清晰明瞭了。就像我們的大腦,學習到擴大白是有好處的,希望更多的去看到生活中“美好”的部分,“抱怨背後的正向期待”,孩子除了學習不好的其他還可以的方面,領導對我們批評指責實則是希望我們能更好成長的心,等等。可如果我們並非是“心甘情願”,是爲了擴大白而擴大,內心的那麼“黑”就被壓制着,不斷壓縮,體積沒變,終有一天就會爆發,而反比之前的傷害更甚。

所以我們在學習的人,人性觀,理念的認可很重要,如果無法認同,也許可能是和“焦點”並不契合。當然“認同”也是一個過程,慢慢來,不要着急着讓自己一定要“立馬”認可。尤其是當看到周圍的老師們“進步”快時,千萬穩住,不要爲了進步而進步。持續浸泡,慢慢會有“鬆動”的時候。

在面對來訪者時,我們不能着急去讓來訪“擴大白”,他還“沉浸”在的問題或困境中,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陪伴着他,體會他的難處、不容易,讓他感覺能被理解,被接納,被允許,讓後我們再嘗試去“重新建構”,也許來訪者纔可能願意“接受”,或嘗試接受。

羣裏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先跟後帶”,先跟,就是跟隨着來訪者,不管他怎麼說,怎麼想,相信都有他的道理和原因,接納是最基本的態度。當他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納,“情緒”得有出口,再“後帶”,帶着他去看看“正向”,那些他的優勢、資源、成功經驗等,不然哪怕本就“存在”他也可能不“認可”。

感謝身邊這“不一樣的聲音”,會讓我們有不同角度的思考。

在“焦點”裏是這樣,生活中同樣如此,對於和我們不同的聲音,不要企圖“反駁或說服”,他的提出也有他的道理與理解,而我們可以有了不同面向和角度的學習和體會,從而擴大了我們的視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