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自強的學藝之路


母親今年56歲,熱情外放,精明幹練,爲他人着想。雖說母親現在已不靠手藝賺錢了,但她喫苦耐勞的學習精神值得被傳承。

母親有兩次學藝經歷:學中醫和學理髮。每一次都跌宕起伏,鼓舞人心,走出了一條女性自強的道路。

母親是外公身後的小蠻女,也是他的半個徒弟

我的外公是一名老中醫,印象中的外公經常親暱地稱母親“小蠻女”,只因母親是所有孩子中最會討外公歡心的。

在母親16歲那年,她明顯感覺到了外公想在我的幾個舅舅中找一位繼承人。只是舅舅們當時無心學醫,外公很無奈。

看到外公不開心,母親打下手的身影更加勤快了。在日復一日的勞動中,她試探性地問外公:“爹爹,哥哥不願意學的,我願意學。”

外公不斷地抽着旱菸,沉默許久,勉強回答“好吧!”

那段時間,母親跟上了發條一樣,總是天不亮就起牀,拿起她記錄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認真背誦中藥口訣、藥理知識,十分刻苦。外公看在眼裏,眉頭卻皺得更緊了。

外公終於在一個陰沉的雨天把母親叫到身邊:“小蠻女,爹爹不能帶你學醫了,女孩子學這個很苦。”

母親後來回憶,用調侃的語氣說:“你外公是不想手藝傳到女兒手中,畢竟女兒是要外嫁的。你看,那個年代的人思想多古板,真是了不得呀!”

母親雖不服氣,但時隔多年,她也釋然了。

母親成爲母親後,重新走上學藝之路

我小時候,家境並不好。父親開拖拉機在河灘運送石子,一個人裝、運、卸,每車只掙30元。自從有了兩個弟弟,家裏的日子更覺拮据。爲了改善家庭生活,母親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去學理髮。

母親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親,父親皺着眉頭說:“你要認清現實,33歲的年齡你覺得還能學會什麼?這不是讓人看笑話嗎?”

“33歲怎麼了?只要用心,怎麼可能學不會呢?比我年齡大還去學藝的人有的是,別人笑不笑話都無所謂,但你要支持我,因爲我們是家人。”

“我一個男人,勒緊褲腰帶就把家養了,你一個女人,就別再拋頭露面遭人指點了。”

“我憑手藝喫飯,沒啥可丟人的。這跟男人女人更扯不上邊,你就不要再糾結了。”爲此,母親給父親說了很多的好話,想方設法做父親的思想工作。

爲讓父親支持自己,母親帶父親去拜訪了同村的黨叔。黨嬸是思想前衛的女人,是靠理髮手藝富起來的第一批農村人。自從黨嬸的理髮店開業,黨叔便不再外出務工了,一起和黨嬸經營理髮店。在那個年代,每天100塊的收入很可觀了,母親希望父親可以瞭解到這些,消除他對學藝的成見。

跟黨叔的談話似乎令父親不再對這件事有強烈的牴觸。母親在父親半支持的情況下踏上了拜師學藝的道路。

母親每天大早起牀,蒸饅頭,炒好菜留給我們。然後去師父的理髮店學習。忙碌一天,晚上回家還要洗衣,收拾家,最主要的是撫平父親因大男子主義留在心裏的苦澀。那時,他人的閒言碎語也時常影響到父親的情緒。

母親對父親說:“師父自強自立,我很佩服她!永遠不要通過他人的嘴瞭解一個人。”

理髮店中,母親和師父正在爲顧客燙頭,一會兒洗頭,一會兒遞圍布,一會兒遞染髮劑。母親的腳底像是踩着風火輪,忙得不可開交。

一個肥胖的男人躺在理髮店的沙發上,死豬一般打着呼嚕。他是李師父無所事的老公。

李師父一邊忙手裏的活一邊瞄着牆上的鐘表,眼裏全是焦慮:“老公,老公。”好幾聲之後,躺在沙發上的男人,紋絲未動。

坐在鏡子前享受服務的顧客笑着說:“別叫了,睡得那麼沉,估計累壞了!”

“是,估計確實是累了!”李師父尷尬地附和着。

母親知道,如果不是顧客在,師父肯定要河東獅吼了。此刻師父是想叫醒老公,讓他做飯。母親拍了拍師父的肩,穿上圍裙洗菜去了。

喫飯的時候,李師傅不好意思地說:“你看,讓你做了學習之外的事,真是不好意思!”說着便流出了眼淚。

“姐,誰家都有難唸的經,這點活對我來說不算什麼。你有手藝,還怕日子不好過嗎?”

“我倒是不怕苦,只是這輩子沒有遇到一個貼心的人,覺得自己都快活成一塊鋼鐵了。”淚依然不止。

“我想,兩個人之間溝通最重要,體現自己的價值也很重要。像你我這樣,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給對方寬慰或建議。努力去爭取機會,我想總會有機會改變的。”母親知道,師父傷心的是老公對她的不體貼。

“你每天爲別人理髮,這就是你的價值。但家是由家人組成的,每一個家人都應該主動爲家付出。你要讓家人們也覺得家裏需要他,爲這個家做得越多,他就越愛這個家。”

母親的話打開了李師父的心扉,讓一個常年處於暴怒情緒的女人有了傾訴的對象,有了改變家庭氛圍的勇氣,她們漸漸成爲了朋友,感情好極了!

兩人時常談心,李師父的脾氣也溫和了不少。李師父嘗試用溫和的口吻與自己的老公說話,用柔和的方式處理家事。再加上母親從不間斷的勤快,李師父的老公開始幫店裏做一些事情了。當然,李師父的臉上時常掛着笑容。

母親學藝半年後,已經被師父默許實操了。

雖說母親得到了師父的真傳,但實操中也遭到過顧客的拒絕,畢竟常客都知道母親只是學徒。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李師父總是給顧客推薦母親,甚至不惜用“不滿意不收費”的承諾爲母親爭取機會,給母親信心。

母親在師父提供的學習環境中,技藝漸漸純熟,走向爐火純青。

母親學藝半年後,帶李師傅來了我們家。母親用拿手菜熱情招待,當時情緒激動,說了很多感謝的話。沒想到母親的師父比她還激動,紅着眼圈說:“妹妹,說心裏話,姐姐真不願放你走,你看你多勤快一人,學東西也快。最主要是姐跟你嘮嗑心裏舒暢,越來越想得開了。但是咱不能幹那自私的事呀!姐覺得你可以出師了,這頓就當是謝師宴了。”心直口快的女人惹得母親也紅了眼。

後來母親開了理髮店,父親的活也多了,家裏的條件好轉。父親有時幹活回來,母親還在爲客人理髮。沒有抱怨,沒有惱怒,父親只是簡單洗漱後開始做飯。做好飯爲母親打下手,讓母親騰出時間喫飯。

當年那些口無遮攔的人搖身一變,成了店裏的常客,開始不斷稱讚父親母親。男人們說父親娶了這麼精幹的母親,真是享福。女人們則說父親的脾氣真好,幹活那麼累,回來又做飯又幫忙,真是少見呢!

聽到誇讚的母親總是樂呵呵地笑說:“咱一個女人掙得沒男人多,家裏的頂樑柱到啥時候都得是男人。”父親聽了母親的話心裏是舒暢的,因爲他倆每天的收入差不多,母親那樣說只是在給父親撐面子。

母親的理髮店開了16年,父親也從未放棄過養家。先是開拖拉機攬活,再是成爲出租車司機,現在父親58歲了,幹着年輕時幹過的泥瓦匠。父親總是感慨地說:“我也是拜師學過藝的,要知道學藝時喫的苦要比賣苦力多。因爲人們都說'教會徒弟,餓死師父'你母親能得到她師父的真傳,全憑她的好學和真性情。”

母親也總是教導我們:“不要從別人的口中去了解一個人,要用心去認識。”直到現在,母親還會時常跟師父視頻聊天,逢年過節也會去登門拜訪。

前幾年,李師父的兒子結婚。母親領我參加了婚禮,從母親爲師父備的禮上,就能看出師徒的關係是深厚的。李師父洋溢着幸福的眼神在衆多賓客之中搜尋,當看到我跟母親的一剎那,她的眼裏滿是星光。

多年的師徒名義實則已是姐妹情,拉着彼此的手有說不完的話。李師父逢人就說:“這是我妹妹,當年一起奮鬥過的。”言語中全是自豪、驕傲!

那種無法掩蓋的情感令人動容,母親也是點頭示意,笑得合不攏嘴,還不忘補上一句:“我師父,教我技能的姐姐。”她們似乎欣賞着對方,就像欣賞着自己。

我想,母親所堅持的,就是一條女性自強的道路。之所以與師父惺惺相惜,是因爲都對人生有着相似的理解。

後記

雖說學藝是爲了生活,但是縱觀人的一生,學習是永恆的話題,人要相信自己,要做行動派,自強自立!

本文由 城外的陽光sun創辦專題【精選好文】推薦                       
本文編輯:貓小巫Erin                     
專題主編:城外的陽光sun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