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篇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父母無論如何不能缺席

上週末看了一部電視劇,一個叫曉東的罪犯,竟然綁架了自己的表弟,不是爲了財,不是爲了仇恨,而是爲了讓“表弟有更好的成長環境”。他的小表弟只有5歲,母親在其他大城市打工,基本上不回來,父親也是。小表弟從生下來開始,就有姥爺來照顧,他沒有朋友,沒有夥伴,有空了只能去找表哥曉東玩一會兒。他太愛他的表弟了,所以一心想着給表弟找一個好的家庭,不要讓他重蹈自己的覆轍。

曉東小時候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一直上初中,他的成績都是最好的。老師預言,即使所有的人都考不上大學,曉東一定能考上。可是,曉東的父親在曉東幾歲的時候就進監獄了,母親到外地去打工,常年不回,他有姥姥姥爺照顧,到初中時,他乾脆住校,不回家了。初一時他的成績還挺好的,到了初二,他受到學校一些差生的威脅:考試不準考的進前50,否則就要捱揍。從那個時候開始,他考試就不敢再往答題卡上答題。成績一落千丈,他對自己也失望了,爲了尋求庇護,他進了一個混混組成的組織,整天上網打遊戲,甚至夜不歸宿,後來乾脆就不上學了。初中畢業後,就在外面和上學時的幾個混混一起靠盜竊、搶劫得來的錢爲生。

回憶起這段時光,曉東對家人是滿滿的憎恨。他說如果自己上學的階段爸媽在身邊,他受到欺負時就會把真心話給爸媽講,就不會那麼膽小懦弱,他的人生軌跡就可以改變,他會成爲一個好學生,考上好大學,可是這一切都沒有了,他把這些歸結爲自己的家庭原因。

看到這樣的一個聰明的孩子走入極端,因家庭原因和心理原因毀掉了一生,讓我們惋惜。這就是留守兒童心理障礙,最極端的案例的顯性呈現。很多孩子,也許不會像曉東這樣走極端,但是沒有父母的陪伴,他們多多少少心裏邊是有些陰影的,有些自卑的,有交往的障礙的。遇到事情,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做,更不用說一些堅持堅強、喫苦耐勞、珍惜時間、學習技能、自律自強等品質的培養了。

一個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多麼重要?也許我們看到的都是表面現象,就像一個醫生不可能,在沒有儀器的情況下確診內科疾病。

曉東不知道對錯黑白。或者在我們看來非常簡單的道理“表弟應該在親生父母的家裏纔會幸福”,但是在曉東看來卻不一樣,他認爲舅媽給不了表弟陪伴,母愛在表弟的成長過程中是缺失的,所以他要幫助表弟來尋求母愛。但是任何人的關愛,能代替了由血緣關係生髮的母愛嗎?

用錯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他要給表弟一個好的成長環境,有父母陪伴,有父母教給他知識,有父母呵護的家,在他看來是溫暖的,否則任何家都不是家。我們不否認他的這種想法,但是他第一步已經走錯,把表弟從舅媽身邊帶走,這種方式本身就是錯誤的。

把自己的生命押在這件自認爲“偉大”的事上。他在寫給朋友的信裏說:“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也許我已經不在了,但是我不後悔,我做了我想做的事,做了我應該做的事。”人的一生該怎樣度過?該做些什麼事?我們是否有權利來干預別人的家庭?我想曉東根本沒有想到,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生命觀,這些驅使着一個人行爲的內在觀念是錯位的,那一切都無從談起了。我們認爲他這一生如果放下錯誤的執念,還可以做很多事情。可是,在所有人苦苦的阻攔下,他並沒有停手,他並不覺得自己是在耗費生命,拋棄自我。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缺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