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覆盤#126 資產證券化的時代的理財型保險(虛擬房產的魅力)

2021/01/18,星期一,三亞

我們今天要談論的話題是:如何跟客戶溝通理財型保險的概念?如何用資產證券化的概念(20180111)、虛擬房產的概念,來證明理財型保險在未來中國家庭資產配置中的作用?

中國房地產在一片泡沫聲中一路高漲,在過去的若干年,雖然政府不斷調控,結果卻是越調越高。未來房產的價格走勢到底如何,正反雙方各執一詞。

2016年是北上廣深的又一次瘋狂,接着就迎來了史上最嚴厲的調控,各地政策雖然不盡相同,但都是爲了貫徹“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中央精神。

廣州的租售同權、北京的共有產權、無錫的租房落戶……一系列限售、限購、限貸的政策出臺,最狠的要屬於保定的限售,就是需要十年以後纔可以交易。

北京東邊的睡城燕郊,2016年房價一度拉昇到3.6萬—4.2萬左右,結果一個限購條件(就是購房者要在本地有三年社保交費記錄),就讓符合購房資格的人數急劇下降,價格又回到兩萬左右,造成目前一個月的二手房成交量只有個位數,投機炒房者已經有選擇輕生的。

按照科學的理論,按照供求關係,都可以預知房子不可能只漲不跌,不可能永遠漲。

古人說:“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

但是在今天的中國,房子成爲了投資工具,成爲了金融產品,價格漲跌又關乎到各方的利益博弈,所以就複雜了很多。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高房價對國家、對人民都是沒有好處的,高房價就是一種通貨膨脹,就是一種稅收,拿走了許多家庭的畢生所有,對社會發展和進步都是無益的。

安居才能樂業,讓人人居有其所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黨對人民的承諾。

所以,最近中央提出發展多層次住房保障市場,鼓勵國有企業進入房屋租賃市場,建設銀行建立了CCB建融家園平臺,提出“長租就是長住,長住就是安家”,財政部部長已經公開談論了房產稅的相關工作安排,這些信號都是彰顯了黨中央對調控房價的決心。

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的房子在許多城市已經過剩,我們不需要任何統計數據,只要你晚上出去轉轉,黑燈瞎火的樓盤絕對不是個案。

當然,也有數據證明,2016年中國的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40.8平米(城鎮36.6,農村45.8),也證明不太缺房子,當我們的獨生子女結婚以後,一個家庭有幾套房必定成爲普遍現象。

有人說房產稅不能調控房價,那麼你可以參考重慶的房價(全城平均9000左右,最貴的區域平均1.6萬左右)。

其實,房價最終如何,是由中央的決心決定的,是由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決定的。

無論房價漲了多少,真正在房地產盛宴中分享了利潤的人絕對不是多數。如果你只有一套房子是用來居住的,價格浮動只能帶來數字的變化,並沒有從本質上改變你的生活,除非賣掉高房價的房子,換個城市生活,手裏多一筆現金,這纔算是投資。

房地產投資的遊戲,不是大多數人能參與的。因爲實物房產投資有三個致命的因素制約着普通人蔘與這項投資。

一是首付,比如在一個很一般的城市,買一個價格100萬的房子,首付三成就是30萬,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拿出來的。

二是利息,貸款70萬,20年還清月供5000元左右,這也不是普通收入的人可以承擔的負擔。

三是利息負擔重,20年共支付利息50萬,總房價相當於150萬,還有相關的稅費,不在這裏計算。

如果房價不漲,貸款買房子投資肯定虧損,當然,用來自己住就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作爲投資房產,一種情況就是倒買倒賣,喫價格差,低點買入,高點賣出,這和炒股票是一樣的道理,方法就是“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這是這幾年證明最快的賺錢方法。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出租,這樣就需要考慮許多附加條件,比如要考察開發商、物業,要挑路段、戶型,需要裝修、交錢辦產權、交稅,還需要花錢開通水、電、煤氣、閉路電視,也需要花錢買傢俱、家電,能不能租出去還是個問題,即使租出去,也有斷租的可能,租金也需要跟着市場浮動,租金嚴格來說也需要交稅。房子本身也有滅失的風險,比如火災、地震、爆炸等事故。

我們前面談到過資產證券化的概念,買理財型保險,可以理解爲模擬了買房子出租這樣的生意模式,過去行業內稱爲“金融概念房”,現在因爲合規的要求,不許用了。

但是,這個類比基本還是成立的,買一份理財型保險,可以按照價格等同於買一套房子出租,我說就是個黃金屋。買的時候不用抵押,不支付銀行利息,不用裝修,無附加費用,無政策風險,無貶值風險,租的時候不用操心,不會斷租,租金只漲不跌,不用交稅。相對於實物房產投資的許多制約因素統統都沒有了,面積隨意買,將來隨意賣(部分解約),價格只漲不跌(分紅加萬能的組合),而且一定賣得出去(退保或者滿期給付)。過去買了就有生存金領取的產品,我們說是買了就出租。現在的產品是五年後纔有第一筆生存金,我們說買的是期房,五年以後交房就出租。

舉個例子(是很久以前的產品數據,但是不影響我們理解我的概念),假如以零歲孩子的名義20年分期付款(0首付)買套房子出租,共投資:33260元/年*20年=66.52萬元,第二年末開始領取租金(前兩年屬於建設期),一次領取兩年租金(生存金是兩年一領),起步至少兩萬,逐次增加,到房主88歲共計領取250.8萬元,88歲房屋價值452.48萬元被回購,變現成現金(以上數據以中檔紅利假設計算)。

如果真的是房子投資,我相信許多人都會認爲很好,但是,這是一份保險,大家又如何認爲呢?

中檔紅利的假設,就是說如果在保單持續的88裏保險公司年均投資回報達到4.5%就可以有以上的結果,但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呢?從各家公司歷史的分紅數據來看,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說,理財型保險,不是回報率很高的產品,但一定是最安全的長期投資產品,尤其屬於在未來是出租房的絕佳替代品。因爲它是人人都買得起的“房產”, 甚至一平方米就可以起售,就可以出租。它具有了房產出租投資的所有優點,但幾乎沒有實物房產的任何缺點。

理財型保險可以創造無風險的正資產,保證資產的現金流(年金領取和保單貸款、萬能賬戶價值的部分或者全部領取),保證資產的增值,保證領取靈活(領或者不領),保證資產的流動性,保證沒有相關費用(物業費等),保證不會徵收物業稅,繳費期限短(最短3、5年),更重要的是不會滅失(地震、火災)。

更爲可貴的是,買理財型保險作爲一種長期投資,省時、省心、省力。我們可以做自己最該做的事,賺自己最會賺的錢,幾乎沒有任何附加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和情感成本,就可以享受機構投資的優勢〈規模優勢(規模大、成本低),政策優勢(壟斷性),信息優勢(及時、準確),技術優勢(專業、領先),時間優勢(長期性、強制性),渠道優勢(多樣性)〉。

我們一再強調,理財是個系統工程,不要非此即彼,要用資產配置的概念來探討各種理財工具的價值。在這個到處都講創新、講互聯網、講高科技的時代,我們把保險理解成虛擬房產,也不是不可以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