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袁隆平齊名的小麥之父——李振聲

今天看新聞的時候被一個人物深深吸引,他就是和袁隆平齊名的,南袁北李的李振聲。

李振聲有當代當代后稷、小麥遠緣雜交之父的美稱,在07年的時候還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但是這樣一個獲得卓越成就的人,平時卻極其低調。

小時候的李振聲九歲喪父,13歲就因家貧輟學,之後去濟南打工。一天他發現了一張農學院招生的啓示,深深地吸引了他,上面寫着可以喫飯,於是他努力考進了農學院。

後來爲了響應周總理的號召,去困難的地方種植小麥。當時的小麥雖然有農民傾心護理,但是卻得了嚴重的條鏽病,屬於小麥的癌症。

李振生感到很痛心,同時卻很奇怪,爲什麼無人照顧的野草卻能蓬勃生長?不會得條鏽病。

於是,他突發奇想,是否可以把野草的基因嫁接到小麥的身上?這樣子,小麥就有了抗條鏽病的基因,農民就不會餓肚子。

但是,這個想法並沒有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因爲小麥和野草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植物,再說什麼樣的野草才適合和小麥的精英連接呢?在不斷的觀察當中,李振聲發現了一種叫偃麥草的小草非常適合。

可是偃麥草的花期,比小麥要晚兩個月,沒辦法給小麥授花粉。

於是李振聲天天在實驗田裏面起早摸黑的照顧着偃麥草。晚上開着燈給燕麥草取暖,最終偃麥草沒有辜負李振聲的期望,提前兩個月開花,趕上了小麥的花期。

雜交後的小麥,有一個問題就是不能自然的繁殖,就像驢子和馬,雖然能出體格更加強壯,耐勞的騾子,但是卻不能繁育繁育於是李振聲又開始了雜交後的小麥繁育課題。這一研究就是20多年,終於攻克了這個問題,小偃六號誕生了。當時民間有個民謠,就是“要吃麪,種小偃”。

零五年的時候,外國的一個學者寫了一本書,叫《誰來養活中國》,起了世界熱議。確實,中國的人口衆多,而當時的產量供給卻很緊張。但是沒想到十年後,李振生在博鰲論壇上發表演講,告訴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中國自己能養活自己。

現在的李振生已經90多歲了,但他仍然操心着國家的糧食問題,經常去田間地頭看看小麥,就連他家裏的陽臺上也種植着一盆小麥。

李振聲曾說,一個人要有社會責任感。這樣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才能夠挺過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