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春天

说到春,人们一下子就想到春的组词,春天,春节,春风,春芬,春花……,让人更喜出望外的春晚,尤其是在上世纪的80年代,春晚几乎取代了当年的工农兵文艺舞台,杜宪的亮相,柯湘的失色,标志着中国文艺方向的转节。好好反思一下,改革开放的初期,科学春天的到来,许多老师们预言,中国30年后,陈景润,华罗庚,邓稼先,钱其琛等科学家会雨后春笋的出来,《谁是最可爱的人》,《家》,《春》,《秋》,改革开放中的《荷花绽》等寓意相同的文学作品,将推动中华民族跃居世界文化之强。平心而论,目前40年过去了,春天的故事里,科技战线出了几个中国籍的陈景润,出了几个鲁迅,郭沫若,众所周知,郭沫若的文艺人生,确实评价不一,但他愿死后葬身大寨,足以表明他誓死效忠毛主席树立的农业红旗,如果说鲁迅是中国革命的思想薪火,那么,我想郭沫若就是化着春泥,更是孕育劳动者文艺的土肥!

春,用英文则是spring,有英美两种用法,我不愿多作讨论,那不是我们传统的东西,因为在国外,我生活过十几年,用我的审美,认为国外朋友对春的组词,让人陡生反感,记得有人用春组词给我听,说春情,春药,春萌,我听后说,词没错,对孩子教育成长不利,这大概是我不愿用英文和外国朋友讨论春的原因。曾有人评价中国"文革",是沙漠文化,是的,用《圣经》主导的思维,评价应该正常,文革确是工农兵文艺,信仰是共产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我们的东方文艺,为什么要用西方观点评呢?有人说我固执,有人说我愚玩,有人说我傻逼,不过我不在乎别人的评说,我愿活出我自己,弄得许多人不敢正面与我思维交锋,就在我们辩论东西方文化,信仰和人生价值趋向时,杨冰冰用英文说:"she had missed the glorious blooms of the desert spring. come to us to study christian culture",我听她说完,立即说,不要用女的她,就干脆说,徐卫军错过了沙漠春天的文艺花园美景,到你们这里来补习基督文化。她脸红了一阵,岔开话题。我这时才想到,我们所谓的"伤痕文学",怎么诞生,是否是崇洋文化的演绎,是否是对人民文艺的曲解?!。

坦诚的说,社会是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劳动者们构成,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开春争艳,我们说,科学春天也好,文艺的春天也罢,都离不开劳动者们这个主体,所以文艺和科学的方向,还必须走在劳动者之中,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必须得有个正确的方向选择,信仰选择,道德自信的选择,有奶便是娘肯定走不通,劳动人民肯定不欢迎,我们的文艺,科技实践者,得有感恩之心,据说,陈景润当年在学校,艰苦的环境下研究数学课题,毛主席得知后,派江青亲自去探访,结果江青帮他改善了住宅生活环境,有利于他继续研究数学难题,结果江青死后,他从不间断,每年到江青墓地祭扫,这种感恩人民和栽培的科学家精神,在改革开放中并不多见,避开江青的政治生涯不谈,就把他作为一个科学家的女性领导,这么重视人才,能得到下级科技工作者执着的拥戴,也是人民科技和人民文艺不朽的根源!

春天的故事里,有近百位中国科学家入外国籍,有百多万公仆入美国籍,今天从中央到地方,处理了一百多万贪官污吏,当然春天的故事里,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与此同时,信仰缺失了,为人民服务观念淡薄了,收获得到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很多。在此,我们也得好好的盘点一下,春天里哪些该耕,该种,哪些不该耕,不该种,便于来年的选择,未来的企盼,这才是春的蠡字真正含义,"芳去疾",才能在防控新冠病毒的2020年春节前,更好展望2021年耕牛的春天,让中国劳动者们,用鲁迅老黄牛的精神,去耕种复兴时代,华厦土地上的科技,文艺田地!朋友们,你们说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