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與突圍——林錦榮“涵杪抒意”青綠山水賞鑑




畫,繪事也。古來無不設色,且多青綠。青綠山水始於隋唐,興於五代,盛於兩宋,富麗、華貴、清逸、典雅,渾然一體,蔚爲大觀,凌凌然傲立於世。元驟變,明漸衰,清則無痕,其間不乏青綠大家,諸如仇英、藍瑛,畢生致力於此,承金碧創沒骨,無奈事倍功半,或傷於硬,或流於野,巧匠之能得逞,唐宋之韻無存,青綠困矣。民國縱有張大千、劉海粟獨闢蹊徑,大膽潑墨“後飛金”,蔚然興起青綠之新風,可有爲者無幾,罕有曠世之大作,終不成氣候,青綠未能突困也。建國之初葉,鮮有名家志趣於此,世人多不知青綠爲何物。近數十載,青綠之風突盛,畫者衆且名家出。



林君錦榮即爲後秀。錦榮者,年逾不惑,閩東山陳城北山人也。弱冠負笈錢塘,求學國美,寒窗六載,主攻青綠。初學不得法,困惑於着色,色濃畫則重且淤,色淡畫則輕且漂,力厚則色單,力薄則色雜,生宣熟絹,屢試屢敗,費盡周折,不入法門。一日,臨古人之金碧,靈光一現,何不用金箋一試?青綠之沉正可壓金箋之浮,金箋之麗亦可託青綠之重。然則金箋不易着色厚染,丹青難入。百般無奈之際,望盡天涯,衣帶漸寬,衆裏尋她,終於靈光再現——金箋膠面不懼水,不妨水洗?於是,待畫至七八成,水洗畫面,再從頭細細收拾,以水墨爲基,層層渲染,線條墨法尋求多變,以助勢造境。如此一來,青綠之沉滯則去,凝重尚留。水洗後呈現出細膩飄柔之姿,青綠之山水丘壑則厚重與靈動並存,華貴共典雅一色,深得唐宋青綠“目中爲山,意爲有水”之古韻。



終於突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錦榮之青綠令人耳目一新,大受方家青睞,頻頻獲獎。經親友多方催促,丁酉年首辦個展於榕城,大獲成功。歲次庚子,出行受困,屏心靜氣,涵天地之寬,杪丹青之末,終於心無旁鶩,身藝雙修。一番下沉,書法更爲老辣,金箋青綠亦有新突破。值此回鄉過年之際,擇數十幅小品,涵杪抒意,於尚德堂把玩,以饗衆親友。



嗟乎,青綠之困,非一人之困,世之困也;青綠之興,非一人之興,世之興也。世興則青綠興,世衰則青綠衰矣。

                  庚子臘月八哥於東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