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須有的小偷兒

“媽媽,有小偷……”五歲的兒子,積木倒了,不依不饒,嘴裏面不停的說有小偷。

“哪裏有小偷?”兒子跟姥姥在一起很長時間,是他和姥姥間的暗號嗎?我心裏想。

“媽媽你看不見嗎?我的積木被小偷弄倒了……”他指着倒下的積木,哭了,要耍脾氣的節奏。

“沒看到小偷,積木,是你沒擺好才倒的,哪來的小偷啊!”我戳穿他的話,我思考,有小偷的說法不妥當。

事情沒做好,把失敗歸因除自己以外的其它因素,例如小偷,這有點推卸責任的意思啊!

長此以往,孩子就不會自我反思,總是找在外的理由,是有礙成長的。

美國心理學家韋納,對個人行爲成敗原因歸納爲六個因素,即能力,努力,任務難度,運氣,身心狀態,外界環境,這六個因素按照是否穩定,是否可控,內在因素還是外在因素又有這樣的描述:

能力高低:穩定的、內在的、不可控因素。

努力程度:不穩定的、內在的,可控因素。

任務難度:穩定的、外在的、不可控因素。

運氣好壞:不穩定的、外在的、不可控因素。

身心狀況:不穩定的、內在的、不可控因素。

外界環境:不穩定的、外在的、不可控因素。

想起我小時候,摔跤了,必須要媽媽來扶,媽媽不來,我就趴在地上哭,說不上那時爲什麼?

媽媽現在年歲大了,牙齒鬆動,大牙幾乎不能用了,她總說,我要爲她的牙負責。

媽媽在生弟弟後,月子裏,我要喫榛子,要求媽媽必須用牙咬開,我才喫,用工具砸開,我是不喫的,老媽一說起這事兒,總會加一句,你小時候特別能作。

爲什麼依着我的無理要求呢?喫榛子,媽媽爲什麼不拒絕用牙咬,挺多哭一頓,以後就會知道隱忍和拒絕,不是任何要求家長都會滿足的,小孩子不懂事,大人一定要教他,一味的嬌慣,走向社會,沒有人會慣着他。

慶幸長大後沒有變成嬌小姐,現在當了媽媽,先修正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自己思想和行動薰陶孩子,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