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放下心中的執念

人之所以身心疲憊,往往是因爲放不下心中的執念。

或許你會因爲沒喫到想喫的東西,而抑鬱難耐;或許你會因爲丟了百十塊錢,而鬱鬱寡歡;又或許你會因爲跟家人鬧了點彆扭,而糾結不已……

這一切的一切皆因爲自己的執念!善惡總在一念之間,成魔還是成佛,取決於你的內心。

唯有放下執念,想開、看淡、放下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01

放下得失,收穫平靜

得與失本就很平常。人生就是一邊得到,一邊失去。

當一個人能夠用平常心去看待生活的得失時,那他會得到很多意外驚喜。

心學專家王陽明曾說:“人生慌亂不堪,根源在於得失心太重。”

在王陽明認爲,世人爲了能夠生存,就要不斷地追求很多物慾,以滿足自己的內心,包括金錢、名利、地位等等。

但是有些人“致良知”,他們在追求這些的時候不會深陷其中;而有些人則是一味地盯着那些身外之物,思想不自覺地被牽引,那必定就會感覺身心疲憊!

陽明心學的祕訣就在於“致良知”,追求他物的同時,能夠遵循良知的指引,纔會擁有真正的平常心。

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兩個小男孩,他們都是孤兒,又身無分文,就在他們餓得快暈倒的時候,遇到了上帝,上帝心生憐憫決定伸出援手。

上帝送給第一個小男孩一大包金子,讓他好好生活,男孩抱着金子開心地離開了。

而第二個小男孩拒絕了上帝的金子,只是請上帝賜予他一個機會,讓他足以養家餬口。

十年後,第一個拿金子的小男孩依舊是一無所有的窮光蛋,原來他拿到金子之後,一下子步入了安逸的生活,從此無所事事,好喫懶做。

而第二個小男孩成爲了商業的精英,賺的錢一輩子都花不完。他在得到上帝的機會後,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致富,能力越來越強,從此衣食無憂!

故事中的兩位主人公同樣是得到了改變命運的機會,但前者得到金子卻失去了自我,後者看似失去了金子,但實際上他得到了人生中最大的財富。

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你得到和失去的往往都是命中註定,不用太在意生活的得失。

保持“空杯”心態,笑看人生得失,品味酸甜苦辣,內心才能得到一方淨土,成爲一個真正自在的人。


02

放下傷害,方能蛻變

人這一生就是一個不斷放下、不斷和解的過程。

當我們受到傷害時,不要衝動,更不要耿耿於懷,要學會放下,像王陽明那樣,笑對傷害,重新出發,最終蛻變爲一代聖人。

明正德年間,朝野大亂,宦官當政,滿朝文武大臣都不敢站出來反抗的,王陽明則是第一人。

他這一上書,惹怒了宦官劉瑾,當衆被廷杖四十,打入大牢,後又被貶至貴州龍場擔任驛丞。

趕往龍場上任期間,又遭遇殺手暗殺,幸虧王陽明機智,才得以逃脫。他打算脫離俗世,不再過問世事。

但王陽明又碰到了之前認識的一位道長,道長聽完他的遭遇後,幫他算了一卦,得“明夷”之卦。意思就是得此卦象者,必先遭遇一些挫折和磨難,唯有勇敢跨越,放下傷害,才能在人生之路越走越遠。

王陽明聽完恍然大悟,也聯想到了自己的至親,因此他決定放下這些傷害,隻身趕往龍場一帶,繼續自己的人生。

抵達龍場後,隨從生病,環境惡劣,鄉民排擠,但王陽明內心坦然,他用樂觀的人生態度去面對一切。照顧隨從,教化鄉民,自己也在不斷地修道,終於成功蛻變,悟道成聖了!

誰都曾被有意或無意地傷害過,面對這些,時間或許不是最好的撫慰劑,要想真正得到解脫,就必須打心底裏放下!

過去的傷害和痛苦已經過去,當我們看清生活的時候,就要有勇氣放下過去,卸下內心的包袱,去擁抱更加美好的未來!


03

放下過去,讓心歸零

王陽明曾說:“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只要能夠時常存養自己的心,就會經常覺察到心的存在,這便是做學問。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未來的事情還沒發生,想它們有何意義呢?如此胡思亂想,只會讓自己白白丟失了清明的本心。

一個人要想獲得快樂,就必須要放下過去,讓心歸零!

相傳有一位老和尚帶着一位小和尚去山下化緣,路過河邊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姑娘。

老和尚看得出姑娘想過河,於是試探地問了問:“姑娘,你是不是想過河?我可以揹你過去。”

小和尚看到老和尚的所作所爲,心中疑惑不已:“師父不是說男女授受不親嗎?”

就這樣走了十來裏地路,小和尚實在忍不住了,就問老和尚:“師父,您是一位得道高僧,怎麼能背一個女子過河呢?”

老和尚聽完笑了笑:“我只是揹她過了河就放下了,你怎麼惦記了這麼久,還沒放下呢?”

小和尚才恍然大悟,羞愧地低下了頭。

人生中往往就是如此,我們執着於過去,很難放下心中的牽絆。想要活成像老和尚那樣拿得起放得下,卻在不經意間活成了小和尚的模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