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人生不過一個“還”字嗎?

跟友人微信聊天。末了,我嘀咕:太累了,天不亮就得起牀,嚴重睡眠不足啊!友人笑回說,人生不過一個還字,悟了,就不感覺到累,我們,是還債來的!

我理解友人那個“還”字欲語還休的意味。只要你把現世遭遇的悲歡離合植入一生光景,甚至千劫萬劫的輪迴中去觀照,生命中所有的果自有因的緣起。人的困境在於生命本應有的自由意志,只源於個人只能感知自己的意願,而對於決定這意願的原因一無所知罷了。問題是,如果連自己都不清楚被決定的意願,人生的選擇豈非荒唐?那麼生命所揹負的需要歸還的債務意義何在,還給誰呢?我想起亞當與夏娃。

亞當夏娃生活在伊甸園,上帝允許他們喫園子裏的各種果實,唯獨不允許喫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實。上帝告誡說:你喫的日子必死。但夏娃受到了蛇的誘惑,擅自摘下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吃了,並且還給亞當吃了。他們因爲背叛上帝而犯了罪,被逐出伊甸園,他們的子孫都通過遺傳獲得了原罪,從而使人類落在惡的統治之下。

基督教哲學家奧古斯丁據此演繹:亞當夏娃被貶人間後,現實世界被分爲兩座城。一座城由按照肉體生活的人組成,是塵世之城,是撒旦的領域,是肉體貪慾的淵藪,在現世中表現爲異教徒的生活;一座由按照靈性生活的人組成,他們是上帝的選民,是預定得救的基督徒社會,是永恆之城,現世中代表它的就是教會。兩座城的鬥爭就是人類的全部歷史,是人類生命靈與肉鬥爭並洗淨罪惡的成長史。

人可以秉承上帝的旨意爲善,也可以出於自己的意志爲惡,人因此必須爲自己的惡行贖罪和受懲,有點類似於世俗的欠債還錢。奧古斯丁從護教角度並以一切罪惡歸於個人出發,給人類鐫刻上先驗罪惡、邪惡本質和必死命運。但另一方面,我們很容易從宣告“上帝已死”的尼采那裏得到對立的解釋:意志學說實質上是爲了懲罰的目的,也就是尋找罪惡的願望而發明,人被認爲是自由的,以便能夠加以判決和懲治——以便能夠成爲有罪,基督教是劊子手的形而上學。

不論基督教的罪與罰、佛教的因果輪迴,抑或尼采權力意志的鐵錘錘打出來的超人,人生苦累都是其本質,分歧在於價值立場、解脫路徑、終極目標不同而已。然而,仔細去想想:三者都有歸還的意味在裏面,基督教徒幸福地迴歸到天堂上帝身邊、佛教安然迴歸於不生不滅的涅槃、尼采笑着迴歸於在夕陽如血中英雄般悲劇倒地的超人、凡夫俗子安詳地把手從親人溫熱的手中抽離……

如果說生命旅途中,唯一隻能自己去體驗事件的就是死亡,那麼,友人說的人生不過一個還字,要還的,難道不就是還給我們一個哭着來到人世間生命的安慰嗎?所有的艱難困苦、所有的悲歡離合,不都是爲了讓自己掙足一張可以笑着歸程的船票嗎?

人世間,誰都不欠誰,只有自己欠自己,因爲,假如每個人都不虧欠人類生命的初衷,還需要還字嗎?還需要宗教與哲學嗎?我想起金剛經:不驚,不怖,不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