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第四章,態度和行爲

文章主要說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態度對行爲的預測

社會心理學家艾倫·威克

得出了一個令人喫驚的結論,人們表現出的態度很難預測他們的各種行爲。因爲兩者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包括社會因素和其他因素。

什麼時候社會因素會對我們所說的話影響最小呢,首先要了解態度,分爲外向的態度和內因態度。顯而易見,外向的態度,受外部因素的影響,比如很多人會見風使舵,害怕受到指責,而影響了自己的行爲。而內隱的態度研究結果是這樣的。胃裏偏見普遍存在,利於偏見存在個體差異,人們通常意識不到自己的內隱偏見。現有的綜述顯示,外顯態度和內隱態度都有助於預測個體的行爲和判斷。這也就告訴我們如果。要預測一個人的行爲,必須從外向態度和內因態度來共同分析。

這讓我想到了很多女士說減肥的例子,就以我爲例吧。我的外形態度是非常明確的覺得必須要減肥了,而且高喊口罩一定要減肥,可是如果你通過我說的話來判斷我即將進行減肥這個行爲你就錯了,因爲我卡的口號跟我內心的想法並不是相符的。當照鏡子的時候,鏡子裏面的我已經被我美化了,我並不能真正看到自己是多麼的胖,因此內心總是有一個小聲音,我還沒有那麼胖吧,減肥的事情可以再等一等吧。這就可以解釋我的外形態度與內斂態度,實際上並不統一,而正是這種不統一讓我的行爲。最後遵從了我的內心態度。結果就是我在堅持了幾天的減肥行動之後就放棄了。

到目前爲止,我們能夠明確在兩種條件下態度一定能夠預測行爲,第1種是將影響態度和行爲的其他因素最小化,第2種是態度與觀察到的行爲存在具體的相關,當然還有第3種情況,強有力的態度,能夠更好的預測行爲。

還是以減肥爲例吧,如果我的身材已經足夠胖了,這個時候我總是會尋求別人的看法,如果別人說我真的很胖,那麼這個時候。就會增強我減肥的決心,可是別人的迴應總是你看起來沒有那麼胖,只是有點重而已,這個時候將會影響到我對減肥這個行爲的執行力。而如果我只是喊着要減肥,並沒有具體的行爲,這時候態度與減肥這個行爲之間的相關性可能就會弱一些,可是如果我說我要每天少喫一頓飯,這種行爲會具體一些相關性就會更大一些。

二、行爲對態度的影響。

如果說社會心理學家在過去25年中教給我們一些知識,那就是思維的影響行爲,可是現在轉向更讓人震驚的想法,即行爲決定態度。

有一個二八定律,意思是說百分之八十的人是。看到了才能相信,而20%的人是相信了就能看到這個二八定律,我認爲也適用於行爲對態度的影響。80%的人想好了才能去做,20%的人做着做着就想好了。

行爲對態度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種方式。

1角色扮演,以津巴多設計的模擬監獄實驗爲例。

2言語變成信念。當一個人的話語缺乏令人信服的外在解釋時,言語就會變成信念。

這裏面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是說,當讓人們口頭或者書面上支持他們所懷疑的事情時,他們常常會爲自己的欺騙行爲感到不安,不過他們會很快相信自己所說的話,當然前提是他們不是受賄或被逼才這樣做的。這句話告訴我們,當一個人的話語缺乏令人信服的外在解釋時,言語就會變成信念。

這裏我想到了撒謊的人,他們撒着撒着謊自己就相信了,這裏的相信我想可能就是一種信念。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會爲自己撒謊,這個行爲感到不安,但是慢慢的他們就開始相信自己所說的謊話了,讓自己置身於想象中的謊話當中變成了自己的信念。

3登門檻現象。

有一個登門檻效應,說的是一樣的。一步到位的難度會更大一些,爲了讓一個人達成某種行爲,讓他先一步一步的來做了前面的她往往就會做後面的。

4 邪惡行爲與道德行爲。

先讓行爲會塑造自我道德,行爲同樣也會塑造自我。當我們認爲沒有旁人在場的時候,我們的所作所爲會反映出自己的性格。以監獄對待的囚犯爲例。

一個奴役別人的羣體,很可能認爲受奴役者生來就有受壓迫的特質,參與判決的監獄工作人員在判決執行過程中經歷了道德分離相信受害者就該得到這樣的下場,這就是行爲和態度是相互支持的,有時會達到道德盲目的程度,人們越是傷害他人並同時調整自己的態度,其傷害行爲就越容易出現於是道德就變異了。

5社會運動。

每天讓學生升旗、敬禮、唱國歌,就是用公衆的意志來建立個人的愛國信念。

三、行爲影響態度的原因。

1自我表露,印象管理。

沒人願意讓自己看起來自相矛盾,爲了避免這一點我們表現出與自己行爲一致的態度,爲了看起來一致,我們也許會假裝表現出一種態度,但都是爲了給他人留下好印象,或者說是自我表露理論所建議的。

2自我辯解認知失調。

菲斯汀格提出的著名的認知失調理論,這個理論很簡單,這個理論假設當兩種想法和信念在心理上不一致時,我們就會感到緊張,菲斯汀格的研究表明,爲了減少這種不愉快的感覺體驗,我們經常會調整自己的想法。

3自我覺知 也是自我覺察。

自我覺知理論假設,當我們觀察自己的行爲時,我們會做出類似的推斷,當我們搖擺不定或態度不明確時,我們就會處在局外人的位置上,從外部觀察自己。一個世紀以前,詹姆斯爲情緒提供了一個類似的解釋,他提出我們通過觀察自己的身體和行爲,推斷自己的情緒。這也就是李克富老師經常提到的,一個人不是因爲悲傷而流淚,而是因爲流淚而悲傷。

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表情推斷他的態度。也可以從一個人的過度合理化來推斷他的內在動機。

後記:

不管是態度影響行爲還是行爲影響態度,對我們個體而言,就是要不斷覺察自己的態度,觀察自己的行爲,讓這兩者結合起來成爲一個更好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