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情緒——《壓力與情緒》課堂筆記2

情緒對人類這種高級動物而言既是一份禮物,也是一份負擔。

我們對生活和世界的認知,從根源上而言,與客觀事物並沒有直接的關係,而情緒決定了我們對於生活的感受。

酸甜苦辣不過是客觀事物賦予七情六慾的化學產物罷了。

舉個例子,學校通知明天有極度惡劣天氣,因此放假一天。

接到這個通知的孩子們會爲不用上學興奮得手舞足蹈,而大人們則會爲明天工作時誰帶孩子而犯愁。

因此,我們看似生活在外在的物質世界裏,但事實上,我們生活在自己的客觀世界中。

對於同樣的客觀現象,個體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能夠駕馭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成爲情緒奴隸的人,更有可能感受到存在於這個世界的積極意義。

情緒與健康有什麼關係呢?

近幾十年來,儘管行爲醫學和健康心理學研究還不能很好地證明情緒是如何影響健康的生理機制,但在探索情緒與健康之間的關係已經有了非常多的重要發現。

已經有堆積如山的研究證明消極情緒,例如:憤怒、仇恨、抑鬱、恐懼、焦慮等會損壞我們的免疫系統,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但是,一直到最近10年,纔有大量的科學研究開始探索積極情緒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其中一份極有說服力的研究來自於兩位世界級的精神生物學權威專家Andrew Steptoe 和 Michael Marmot ,他們對216名年齡在45~55歲之間的英國公務員進行了一項關於幸福指數和健康情況的調查。

研究主要對比了調查對象的幸福指數在3項生物學指標之間的差異性,他們分別是心率、皮質醇、血漿纖維蛋白,在後兩項指標中發現了十分有價值的實驗結果。

一項是皮質醇,它是一種壓力荷爾蒙,當面臨危機和緊急事件時,大腦向我們的腎上腺發出信號,腎上腺便會分泌這種激素,它會進入到我們的血液,抑制壓力之下的損傷可能會導致的炎症,幫助我們的身體應對緊急局面。

但是,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下,比如焦慮,這種激素一直以較高的水平存在於我們的體內,就可能對身體造成較大的傷害。

這項研究發現,那些對自己幸福感評價最低的人,比評價最高的人,皮質醇水平竟然高出了48%。

由此可以推斷,一個人如果失去感知幸福的能力,或者缺乏幸福感,身體將長期處於壓力狀態,身體健康頻繁預警也不足爲奇。

另外一項指標是血漿纖維蛋白,當我們應對壓力情景時,血液中的含量會增加,它是判斷身體是否有炎症的一個重要參照指標。

研究要求調研對象在實驗室裏完成兩項壓力任務,結果發現感覺最不幸福的人比感覺最幸福的人在執行完壓力任務後,血漿纖維蛋白增加了12倍之多。

3年之後,這兩位科學家再次針對這羣調研對象進行追蹤研究,結果發現項3年前幸福指數得分高的人的心率、皮質醇、血漿纖維蛋白水平依然較低。

如果說這項研究證明了幸福感和壓力相關的生化指標之間的關聯性,那麼幸福感是否真的會影響身體健康呢?

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心理學家Sheldon Cohen招募了334名年齡在18~55歲之間的志願者,首先對他們進行了爲期3周的幸福感指數調查,每天讓他們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打分。

3周以後,這些志願者會進入到一個有鼻病毒的實驗室,他們每天在那裏看書,看電視,看電影,聽音樂,喫飯,睡覺,這種病毒會讓志願者有輕微感染感冒的風險。

衡量他們感冒輕重的主要指標就是志願者的鼻塞程度,以及使用紙巾的數量。

實驗結果的一項重大發現是積極情緒最少的志願者與最多的志願者相比,患上感冒的概率是後者的3倍。

同時還發現,那些願意積極社交的志願者患上感冒的概率最低。

另外,即使當測試結果中的鼻塞程度和使用紙巾數量一樣多時,積極情緒高的志願者自述的感冒症狀也較輕,而積極情緒較低的志願者則描述自己的感冒症狀更嚴重,會更容易出現“這個感冒讓人太難受了,我受不了了”,諸如此類的詞彙。

儘管現在的科學知識還不能很好的解釋爲什麼積極情緒可以促進身體健康,但這樣的相關性研究,至少足夠說服我們相信情緒一定有它自己神奇的方式與我們的身體博弈,也提醒我們要尊重生命。

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去管理自己的情緒,讓更多積極的情緒流淌於我們的心智。

我們再來看看一系列關於積極情緒的和壽命的研究。

一項針對1930年某修女學校的日記研究,通過對180篇日記的內容進行編碼分析。

有意思的結果出現了,那些在日記中出現更多積極詞彙的修女在60年後的存活率更高。

但是數據並沒有證明消極詞彙出現的頻率會增加早逝的風險。

另一項針對65~99歲的墨西哥裔美國人的 2年追蹤研究發現,在一開始積極水平更高的人與更低的人相比,前者在接下來2年去世的概率只有後者的一半。

還有對老年健康的研究發現,一開始積極情緒的水平越低,在未來6年患中風的概率就越高,特別是男性。

除此以外,著名的神經與心理學家Richard Davison通過實驗發現了關於情緒和免疫力之間的奧祕,他發現積極情緒出現時,大腦的左前額葉皮質激活水平較高,出現負面情緒時,大腦的右前額葉皮質激活水平較高。

於是他找出了20名大腦額葉呈現一邊倒趨勢的大學生,換言之,這些大學生要麼長期處於左前額葉皮質激活水平較高,要麼處於右前額葉皮質激活水平較高。

然後,對他們體內一種叫natural killer cell,簡稱NK細胞進行研究。

它是人體先天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抗腫瘤,抗病毒感染的重要功能。

它的研究發現,那些左前額葉皮質激活水平較高,即感受積極情緒更多的學生比右前額葉皮質激活水平較高,即感受負面情緒更多的學生,NK細胞指數高出了50%。

基於這個實驗的基礎,他的團隊繼續對人接種感冒疫苗後的抗體進行研究,發現那些左前額葉皮質激活水平較高的人比右前額葉皮質激活水平較高的人,血液中抗體含量平均多了整整4倍,抗體越高就代表你越不容易感冒。

這些研究都表明,一個人如果有更強的感知幸福的能力,並且擁有幸福感,那麼他就越健康。

健康的祕訣是擁有積極情緒的陪伴。

但並不代表我們必須遠離消極情緒,因爲負面情緒也需要合理化地存在於我們的大腦和身體當中。

同時,我們還需要去尋找和感受積極情緒的能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