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講義|第十一品 無爲福勝分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本文是從楊寧老師開示的《金剛經》講義視頻裏整理出。


《金剛經》講義 

第十一品 無爲福勝分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原文: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爲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佈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爲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爲有佛,若尊重弟子。”

這兩品的原文大意是,佛陀問須菩提:“須菩提,假如恆河中所有的沙,每一粒沙又代表一條恆河,又有這麼多恆河,其中的沙是不是很多呢?”


須菩提說:“太多了,世尊!您這樣說,光恆河就多的不計其數,更何況河中的沙粒。”


佛陀又說:“須菩提,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拿像這樣沙粒一樣多的,能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做佈施,他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呢?”


須菩提說:“很多,世尊!”


佛說:“我現在真實不虛的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此經信受奉行,甚至只是受持經典的四句偈頌,向他人解說,他的福德就已經超過了前面的那個人。”

在此,我們解釋一下什麼叫「受持」:聽懂了佛說的道理,並照着做,不着相了,這叫「受」;而且能時時保任住這種不着相的境界,叫「持」。


所以「受持」是聽懂了去做,而且要堅持不斷。


因爲佛經是從梵文譯過來的,在梵文中常用偈頌來表達佛說法的觀點。比如我們前面修過的《法華經》,經中有一品《常不輕菩薩品》中,菩薩最後涅槃時,突然在空中聽到威音王如來在空中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頌,因此我們來推測如來常用偈頌來說法。現在我們讀的《金剛經》是漢文版,所以同修們很難在《金剛經》中找到確切的四句話,就是佛說的四句偈。


雖然在佛教史上,關於四句偈究竟指什麼存有爭議,我個人認爲,把這四句偈就理解爲《金剛經》般若智慧中佛表達的一個觀點好了。比如「無所住而生其心」,或「不住相佈施」等。


佛接着說:“再者,須菩提,如果有人向別人講說這部經,乃至只講述其中的四句偈頌,應當知道,講經之處,一切衆生,包括天人、人、阿修羅都應供養,就如同供養佛的塔廟。如果身體力行,讀誦修行,須菩提,你應當知道這個人成就了世界上最高最稀有珍貴的法,如果這部經典所在之處,就有佛在那裏,應當像弟子那樣尊重此處。”


在許多經典中,大家都看到,佛說如果有人受持讀誦,爲他人講授經典,會有很大的功德福報。有的朋友就說,也沒看到講經的人在此事上得到多大的福德,這一方面要看講經之人是否只是人云亦云,照本宣讀,有沒有真的理解了佛說的話而照着去做。只有自己行持,更爲他人解說,功德福報才能很快的降臨。


還有另一層面,即你認爲的福德之報是什麼。衆生心中有種種慾望,認爲在此世界獲得名利,滿足自己一切慾望纔是福得之報的呈現。但種種慾望的滿足真的是快樂之源嗎?你需要你的福德全呈現於此嗎?


而真正領悟《金剛經》的人,會離身心內外一切相,如如不動,不被境轉,不被萬法捆綁。如果不斷行持,一切煩惱可盡,生死輪迴可了,最終成佛。所得到的境界,功德,世俗衆生根本無法想象。世俗短暫的有漏洪福,根本無法與此相其並論,只是些喫喝玩樂的遊戲,故佛說:領悟般若智慧是最大的福德。


在《法華經》中,小龍女爲此智慧捨去價值三千大千世界的寶珠,如棄草芥。佛在第十二品中還說:如果有人在講說這部經,講經之處,一切天人、人、阿修羅都應供養,如同供養佛的塔廟。經典所在之處則爲有佛,應像弟子那樣尊重。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有的人會拿一本白紙黑字印刷出來的書放在桌案上,每天禮拜,像拜佛那樣。其實這樣做也未嘗不可。也許你可以通過這份虔誠心、恭敬心領悟佛的般若智慧。有些在此世界做世俗學問的人,認爲這樣做完全是迷信,你怎麼可以拜佛相叩頭,拜一本經領悟真理呢?這也是他們真的不懂佛在說什麼,佛所有的經典都在講「放下」,舍離所有的相與執着。大道至簡,當你放下,舍離了執着後,自然就能契入宇宙實相,也即聽懂了佛在說什麼。所以,佛的智慧,大部分人不是靠聽聞學習獲得,而是靠信受奉行,放下獲得。


如果有的人在叩拜中放下了我慢,放下了貪嗔癡慢疑,內心變得柔軟,平和,寬容。內心不再爲這個世界的一點點小事而糾結。這此世界,他放下的越多,他越有機會契入佛說的實相,也越有機會明白《金剛經》。


但是,如果你只是做了一個禮拜的動作,貪嗔癡慢疑更嚴重了,內心從來什麼也沒有放下,那這連迷信也算不上。


當然,這只是對實在看不懂佛經的人設立的一個小法門。佛說的所有經典只有一個目的:是讓你聽懂,而後馬上去做。


所以佛說法不斷的比喻,層層的剖析,他本意並不是讓你把他的話印刷成小冊子,對着他禮拜的。或者只是像讀順口溜一樣的讀誦。


佛在每一次法會上說法的當下,在大衆中都有持戒精嚴的弟子,心地清淨的居士,聞法當下破掉執着,瞬間開悟。有的弟子甚至當場即聞,即開悟,即正果。還有弟子心性沒有打掃乾淨,沒有準備好,事後按佛的見地信受奉行,落實在日常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喫喝拉撒睡中,這樣很快也能契入大菩薩的境界。我們也應當將佛說的話,努力地去理解,然後去落實在日常的行爲中,這是對經典真正的供養,真正的恭敬。


佛還說,如果有人能頌持讀誦,按《金剛經》中所說的去修行,大家應當知道這個人獲得併成就了世上最高最稀有的法。讀到這句話,我們想一想,現在造個核潛艇、原子彈等都是國家機密,普通人都無法知曉和獲得製造的途徑。即使你看不懂,也不會讓你看。而佛毫不吝嗇,將這個世界上最高最稀有的法就擺在衆生面前,我們應當珍惜。


下一品,如法受持分 第十三

...


文:楊寧

整理:孫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