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知後覺好過不知不覺

改變從一個好問題開始

我怎樣才能擺脫現在的困境?

我怎樣才能成爲一個好媽媽?

我怎樣才能成爲更好的自己?

我怎樣才能幫助更多的人?

提出了問題,你會不知不覺去尋找答案,你就走上覺醒的道路。

孫中山把人分爲“先知先覺”、“後知後覺”和“不知不覺”三類。

先知先覺者創造發明,後知後覺者仿效推行,不知不覺者麻木不仁。

我們做不到先知先覺,也不要淪爲不知不覺。

想當初剛回家,看着兒子黏在奶奶身邊,怎麼威逼利誘也不跟着我們一起睡,帶他出去玩,也不願意跟着,我最傷心的是回孃家,孃家人都問怎麼不帶你兒子過來玩,好久都沒看到過他了。

看着兒子膽小又敏感,在大場合下的無所適從,別談管教,接觸我們都很不自在。我的心當時在滴血,我含辛茹苦的生下他,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他帶到上幼兒園的年齡,如今我在他眼裏是陌生人嗎?

痛苦是覺醒的根源,好的問題是解決痛苦跨出的第一步。

帶着痛苦,帶着疑問,我開始尋找方法。

觀察兒子的行爲,通過書本、有經驗的專家,我去理解兒子,發現孩子種種行爲背後的原因。

首先最痛苦的過程就是,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發自肺腑的去關心他,理解他,包容他。

明明內心很痛苦,看到兒子的種種表現很焦急,卻要反其道而爲之。

去讚揚他表現好的方面,去滿足他的愛好,我竟然能夠陪着他做無聊的遊戲、看無聊的動畫片、聽那些嘈雜的歌、甚至陪着一起打遊戲、幫他保守他不願意大家知道的小祕密。

整整一年時間,我控制自己管制、教育他的心,哪怕內心被他的行爲激怒,也平復下來,心平氣和的和他溝通。哪怕他開始和我調皮,挑戰我的家長權威。

直到我發現他願意和我呆在一起,願意聽從我的建議。

我纔開始着手去培養他的好習慣,一個個的培養。

比如培養他獨自完成作業的習慣。

在開始他寫作業是很拖拉的,一邊寫一邊喫零食,聽音樂,看電視。班上同學八點能夠完成作業,他要寫到十一二點。

我首先跟他說,你只有每天能夠八點半寫完作業,就可以玩半個小時的遊戲。

起初我要在旁邊看着他,看他如何浪費了時間,一走神就提醒他。

後來再漸漸放手,他能夠自己獨立完成作業了。

我開始要求他的正確率,正確率達到多少才能玩遊戲。

提出要求後,我在旁邊盯着,教他提高正確率的方法,確保其能完成,不至於打擊他的自信心。

現在兒子的作業基本不用我操心了,能夠自己獨立有效的完成。

當我幫助他養成了這個好習慣,他得到了老師的讚揚,也順帶解決了他常常粗心大意做錯題而被批評的問題。

當他興奮的向我描述老師表揚他時的感受,我看見他眼裏的光。我知道孩子也是想變好的,也感受到他越來越自信以及對我的信任。

好在我,後知後覺的不算晚,如果兒子到了青春期,他的內心跟我豎起高牆,我雖然不會面對兒子的各種問題,到時我也能,如是安慰自己,給了你喫,給了你穿,給了你能給的,是你自己不爭氣,你在社會上栽了跟頭,就會明白很多道理了。

遇到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不仁,不知不覺。好的問題,是覺醒的開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