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貢~跨越千年

西漢時期昌谷縣管轄的呈貢鎮(城),系彝族先民所居,魏晉時期統稱爲烏蠻,烏蠻一詞,是古代中國西南諸族的泛稱。在這段時期,呈貢還有一個名稱——柴谷。據舊呈貢縣誌辦晉琨先生調研,呈貢在彝語發音“扯過”或“柴谷”,扯與柴是彝語意的稻穀。過與谷意爲海灣、壩子,連起來就是盛產稻米的海灣壩子。從呈貢原住民服飾的顏色、手藝、圖案等來看,呈貢服飾源自彝文化,也可證明呈貢土著居民是彝族人的後裔。

漢族大量移民雲南,漢王朝的郡縣制也得到鞏固,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族融合。漢王朝在滇國加強中央集權,復興商業貿易,興修農田灌溉(1979年從小松山、七步場等村漢墓中出土的完整陶製水田、陂池模型,是雲南水利設施最早的實證佐物)的同時,以文化教化滇國。以青銅器製造爲例,呈貢小古城村天子廟出土的青銅器上的裝飾圖案,大多效法大自然中的動植物圖像和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節,大概是吸納中原文化的緣故,出現了龍圖騰,或者表現封建禮教青銅禮器和樂器。內容豐富多彩、表現形式生動活潑、製作工藝精湛,無論是藝術構思,還是表現手法,都顯得更加開放和富有創造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