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行爲(二)

幼稚的行爲體現在幼稚的身體控制、孩子脾氣表現出的溝通能力發展的不完善、幼稚的交友技能表現出的不成熟的社交技能以及幼稚的理解表現出的智力發展不成熟。

一、身體控制上的不完善會第一種情況:表現出兒童不能安靜的坐着。我們班今年剛轉來的一個學生,他的媽媽說孩子在以前的學校被老師說是有多動症,建議去做檢查,可是她帶孩子去檢查後說孩子沒有多動症。看到這部分內容我突然聯想到,也許是因爲孩子當時的生理髮育的不完善而導致的身體控制能力比較弱,相對其他孩子來講,動作多,所以被認爲是多動症。這種情況,只有老師有了相關的理論知識的瞭解,纔不會認爲是孩子的問題,才能把它當做一種正常的現象去看待。老師應該放棄讓兒童長時間安靜的久坐的觀念,根據兒童對相關方面活動的需求,調整自己的課程,滿足兒童對於運動的需求。

第二種情況是協調能力不成熟,經常會灑水等,這時候老師需要做的是幫助兒童練習,給與他們練習的機會,和兒童一起處理因爲協調能力不夠而出現的後果。比如將灑掉的水擦掉。相關後果的學習,不僅能夠使得兒童得到了尊重,而且在處理後果的過程中也讓兒童學習到了後果和行爲之間的聯繫,因爲這並不是兒童故意爲之,是由於生理技能的發育不完善,所以等待他能力的成熟也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還會有其他生理上的不成熟,而導致的一系列的問題,只要是此類原因,教師都應該對待兒童溫和一些,將事情看做是正常的,保證兒童的自尊不收到傷害,同時幫助他們,獲得方法和能力。

二、其次是孩子脾氣:溝通能力發展不完善。

1.教師可以幫助兒童發展交往技能。

(1)當出現行爲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做的不是阻止兒童的行爲,而是告訴兒童可以怎麼做。正確的引導比生硬的拒絕會更有效,有價值。比如孩子在爬欄杆等危險的動作,家長首先想到的是告訴孩子:不要爬。但是如果告訴孩子:媽媽扶着你,你再爬會安全一些,或者我們去爬臺階會更安全。

(2)當兒童遇到溝通方面的困擾時,教師可以幫助兒童通過語言表達,一方面可以幫助兒童瞭解更多的表達詞彙,同時可以幫助兒童瞭解遇到問題可以通過語言表達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3)當兒童擁有一定的表達能力時,教師就可以不自己幫助兒童表達,而改爲引導兒童表達。這一點在我的班級中已經嘗試過,通過表達“我的信息”能夠讓對方有理解和尊重,從而相似紀律問題不再出現。

2.情緒管控能力不足時,教師首先要接納兒童的感受,再輔導情緒調節,將兒童發脾氣的時候當做時教育契機,通過印證式傾聽的方式瞭解兒童的想法,和兒童進行溝通交流。但要注意的是,情緒激動時,可以培養兒童的情緒調節能力。在情緒冷靜時,可以和兒童進行討論,從而增加它對事情以及情緒的理解。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兒童增加情緒管控能力:木偶戲的扮演、閱讀有關情緒的書籍、班級例會討論、尋找可以放鬆自己的方式,如去到休息場地、畫自己的情緒或者從家裏帶來可以放鬆的東西(動物玩具、玩偶等)

兒童因發展不成熟而導致的問題,都不是最可怕的問題,需要的是教師的耐心等待,以及策略性的引導。

2021.1.1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