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比說“不”更有效

要把孩子培養成獨立的人,我們可以用鼓勵的方法。

鼓勵孩子獨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6種:首先,讓孩子自己做選擇;第二,尊重孩子的努力;第三,不要問太多的問題;第四別急着告訴他們答案;第五,鼓勵孩子善用外部資源;第六,別毀掉孩子的希望。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鼓勵自己的方法呢?

我們還可以這樣做:

第一,讓孩子擁有自己的身體。

避免經常幫孩子捋頭髮、扳直肩膀、摘掉身上的線頭、捲起裙邊、整理衣領。孩子會覺得這些動作是對他們身體的侵犯。

第二,不要在細節上過多幹涉孩子的生活,沒有孩子願意聽到,你經常訓斥他。“你鼻子都快到貼本兒上了……寫作業的時候坐直了,把眼前的頭髮捋一捋,那要怎麼看東西?……繫上釦子,衣服敞着太邋遢!……那件衣服過時了,穿這件新的!你用零花錢買這個東西啊,真浪費錢。”孩子會不耐煩。

第三,不管孩子多小,不要當着孩子的面議論他們。試想一下,你站在媽媽的邊上,聽她和鄰居談論你的很多問題,你一定會覺得很不舒服。當孩子們聽到這些議論,他會覺得自己像父母的私有財產。

第四,讓別人自己去問孩子問題。人們經常會一遍又一遍的當着孩子的面問父:小米還願意去上學嗎?他喜歡剛出生的小妹妹嗎?他爲什麼不和小妹妹一起玩?……”這時候,真正尊重孩子的做法,是告訴問問題的人,你讓小米自己來告訴你,只有他自己知道是怎麼回事兒。

第五,尊重孩子偶爾出現的“”沒準備好”。有時候孩子很想去做一件事情,但是還沒做好思想準備,或者身體還沒準備好,不用去強迫和催促孩子,我們相信他們最終會準備好的。

第六,謹防說太多的“不”。

很多時候父母都用生硬的“不”挫傷了孩子的熱情,孩子會感覺這是對自己的攻擊,他們會盡其所能來反抗,她們尖叫,發怒,罵人不開心,他們質問父母“爲什麼不能?……你討厭……我恨你!”其實最耐心的父母這時候都會生氣。

我們該怎麼做?投降?還是凡事都說可以?很明顯,凡事順從是當然不行的,會讓孩子變得專橫霸道。

我們還有方法幫助家長及堅定自己的立場,又不招致對抗。那麼代替說“不”有哪些好的方法呢?

1、提示。

孩子:我能去小七家玩嗎?

代替說:不,你不能去。

給他擺事實。

家長:我們五分鐘之後要喫飯了。

孩子得到這個提示,會對自己說:“我猜我不能去。”

2、接納孩子的感受。

有的時候,一個孩子的感受被接納後,他的抗拒心理會減弱。

3、描述問題。

孩子:媽媽,現在能開車帶我去圖書館嗎?

代替說:“不能,你稍等一會兒。”

描述問題:

家長:我想帶你去。問題是奶奶一會兒就來了。

4、有可能的話,用“是”代替“不”。

孩子:我能去操場玩嗎?

代替說:“不行,你還沒喫午飯呢?”

用“肯定”代替:

家長:當然可以,喫完飯就去。

15、給自己時間想想。

孩子:我能在小米家過夜嗎?

代替說:不行,你上週剛去過。

給自己時間想想:

家長:讓我想想。

這兩句話有兩個效果,讓孩子堅持稍稍放慢,至少她知道自己要求並認真考慮了,每個家長留出思考時間,相比之下說不顯得簡短,上面的敘述略顯繁瑣,但是,它比說“不”更有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