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界限

反感别人安排是人的本能反应,尽管对方出于好意。

爸妈和叔叔一家关系不算好,尽管爸爸比叔叔大十九岁,但年龄差距并不能使他们兄弟情中,多加一点包容或敬重。爸爸把这归结为爷奶偏心,还有叔叔不靠谱,其实,我知道,那只是他们兄弟两个都自私而已。

晚上,爸爸电话讲过年时,不要给叔叔拿太好的礼,因为他不准备管奶奶,婶婶也在打工地过年,不打算回来,可能是疫情原因,但爸妈非推测是因为管奶奶的事,才害怕回家过年。

奶奶瘫痪十一年,近些年兄弟姐妹六人出钱请保姆管的,临近过年,保姆要回家过年。

在浙江弟弟家哄孩子的爸妈,和叔叔商量过年期间由叔叔暂时管奶奶,为了加强叔叔管奶奶的意愿,爸爸许诺让我过年时多给叔叔备些年货。

今天又变卦了,叔叔不愿意管奶奶,保姆只有不回家过年。于是有了这前后矛盾的两通电话。

挂了爸爸电话,妈妈又打过来,她笃信自己的建议比爸爸更有效,因为,在家里,妈妈一向最有自我牺牲精神,应该享受更多的权威,所以,她一上来还是强调这事,很严肃或故作严肃加重这件事的重要性,自作聪明地帮我出主意,就说疫情原因不走亲戚。

我听她言之凿凿要左右我行动,于是特别烦躁,声音不由自主大了,反问她,我自己四十多了,连怎样做这些小事都不会吗?还需要听他们千里之外的指导吗?她一听我忤逆她,打着为我考虑的旗号也大声起来,可能放下电话还会哭,然后,我爸也在一旁嚷嚷,我还没解释,他们也不知道谁,估计我爸多一点,啪把电话挂了。

爸妈也不知道哪儿来的自信,总爱指导我生活,听他们吧,违背自己内心,不听就是不孝,而且,他们总认为他们比我聪明,其实,他们的聪明就是亲友间的处处比较,时时斤斤计较,还爱重复些古老的忠告,用语重心长的语调渲染道理的正确,他们的真诚,其实,都是老生常谈,他们还引以为豪做为自己原创。

平时一聊天就是抱怨弟弟浪费弟媳不懂事,或吐槽自己艰难,哄孩子累,身体不好,孩子是他们想彰显自己价值非要拦到自己身上,没有得到意想中儿女的感恩,就失落。

他们自己可能不知道,他们和兄弟姐妹的相处模式,影响了我的生育观,我一直坚定要一个孩子,就是不想让孩子体会到被父母冷落,同时兄弟姐妹情也不充沛,比较,耍小心眼。

从父母身上,我也反省自己,不要在女儿面前讲公公婆婆小叔子一家,她无形之中就有自己判断,也许会是负面的。

我不敢在五十年代出生的父母面前,矫情地呼唤界限感,但自己要时刻培养这种宝贵觉悟,对丈夫,对女儿,对别的亲人。

不指挥别人,更不指责别人,更不以爱的名义,因为,我们自己都是缺爱的人,怎么知道什么是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